日本不一样。自黑船事件后,日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落后,从上到下彻底西化。最糟糕的一种化妆是化妆后扭曲了自己的性格,失去了五官的协调。比如眼睛小的人变浓眉,脸大的人变白脸,嘴大的人变红唇。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然是不化妆,结果却是自然,让我刮目相看。
想学服装搭配,有什么推荐的书籍吗?
服装搭配也应该是这样三流的搭配是外在的装扮,二流的服装搭配是精神的修饰,一流的搭配是生命的服装搭配。因此,想学服装搭配,不仅仅要读这个垂直领域的内容,还要广泛涉猎,比如社会心理,瑜伽,健身,色彩等等方面,先涉猎,再形成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玩转服装搭配。题主这句话让我想起曾读过的林清玄的文章生命的化妆,如下是文章内容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
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
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
著名作家沈从文,晚年为何没有新的作品出现?他是放弃写作了吗?
题主好!著名作家沈从文从弱冠之年直到耄耋之年,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他的作品合集超过八十本,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但是,现在很多网友认为,沈从文最著名的小说只有边城一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首先说明的是,一名作家在其创作生涯中,哪怕仅写出一部传世之作,已然是光宗耀祖的事了,更何况沈从文堪称著作等身。
试看今日歌坛,仅凭一首歌唱遍天下的歌星歌手比比皆是。而一首口水歌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岂可与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等量齐观。再来说说沈从文这个人。沈从文1902年1988年,湖南湘西人。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曾于8788连续两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主要文学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文论集云南看云集等。
沈从文的奋斗史说起来也是相当励志的。1923年秋,怀惴当兵5年赚得的全部收入27元钱,20岁的沈从文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活。当时还只有小学文化,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会使用的沈从文,初生牛犊不怕虎去报考燕京大学,燕京还挺有人情味的,看他基础太差,将已收取的2元钱报名费退还给了他。但是沈从文没有气馁,他继续留在北京,通过熟人找到一处不用花钱的小旅馆住下。
后来的日子里沈从文馒头就咸菜,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便是去图书馆看书写作。而这种小白,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自学,居然成功地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边城写于1934年,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古朴而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由于《边城》的巨大成功,沈从文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边程》已被翻译成美、日、英等40多种语言,被十多个国家选入大学教材。可以毫不赞美地说,《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建国后,由于历史原因,沈从文的工作重心从文学创作转向服饰文化研究。到1981年,他已经写了一本研究中国古代服饰二十多年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