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装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中国古代有长袍,但与旗袍有本质区别。说白了,民国之前没有出现旗袍。一是认为旗袍是由清代旗女的长袍发展而来;二是与旗女袍有一定的传承关系,但其起源应是西周的窄麻筒或先秦两汉的深衣;第三,认为旗袍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体;第四,认为旗袍起源于束腰裙;第五,认为妇女的长袍,可以追溯到周、秦、汉、唐、宋、明,应该改名为长袍,等等。
哪个面料做旗袍好看?
旗袍是最能体现东方女性美的服饰,旗袍面料的选择,也要根据场合季节风格的不同而不同。在隆重会议外事访问等正式场合,需要选择高端大气端庄稳重做工精致的面料,可以是真丝缎面面料,比如说素绉缎的丹青旗袍或绣花旗袍。如果是一般场合,那么应该以款式简单,穿着舒适的面料为主,可以是棉麻类的或人造丝。不同季节,旗袍面料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春秋季节应用稍厚的料子,比如说不容易起皱,弹性好的高支羊毛面料。
夏季应考虑轻薄透气吸汗性较好的真丝双绉或双乔,真丝雪纺,真丝香云纱等面料。冬季以纯羊毛为主,既保暖又不会显得臃肿。不同的款式在面料的选择上也是有讲究的,像京派旗袍比较端庄稳重,不易选择过于花哨的面料,比如说蕾丝或过于透的雪纺就不太合适。而海派旗袍天生就有一种洋气感,在面料的选择上应该更加偏向于个性化与年轻活力一些。
旗袍起源于哪个朝代?为什么?
关于旗袍起源于哪个朝代的问题,学术界是有争论的。主要有几种观点一是认为旗袍是从清代旗女的袍服发展而来二是认为旗袍和旗装袍有一定继承关系,但源头应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三是认为旗袍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异四是认为旗袍源自袄裙五是认为女袍,远溯周秦汉唐宋明时代,旗袍应改名为褀袍,等等。
从服装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中国古代确实有袍一类的服装,但与旗袍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直接一点说,民国以前没有出现旗袍。古代没有旗袍的简单理由一是在古代历史文献中,未见到旗袍一词,没有这方面的历史记载。二是古代历史文物中,未见到旗袍一类的实物。那么,没见到实物或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就能说明古代没有旗袍吗?理由似乎并不十分充分,有人可能会说旗袍与清代旗人之袍旗女之袍相关。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看清代服饰典制上有无旗袍的记载或样式,主要资料大清会典和皇朝礼器图式中没有查到旗袍的内容。清廷女式服装的种类和样式清史稿舆服二志七十八,关于皇后冠服太皇太后皇太后附皇贵妃以下的冠服等制式内容,可以推断清朝女式服装的种类和样式。清代皇后服饰分为礼服吉服朝服便服四大类。
礼服由朝褂朝袍和朝裙组成,同时穿用,从内到外为朝裙朝袍和朝褂。皇后朝褂的形制有三种,常见的是圆领,对襟,无袖,长度短于朝袍,石青色,前后身各饰金立龙两条。见下图图清代朝褂皇后包括皇太后皇贵妃的朝袍形制三式,常见的为圆领,大襟右衽,附披领,马蹄袖,袖与身有联接袖,左右开裾,有护肩缘。袍身饰9条金龙。
皇贵妃以下,以颜色区分等级。见下图图清代朝袍后妃朝裙的形制,常见的是圆领无袖,大襟右衽,上衣下裳相连属,腰部有襞积(褶裥),后身垂带两条。见下图图清代朝裙便袍属便服类,便袍的形制是圆领大襟右衽平袖左右开裾,以绸缎纱面料。便服的袖口为平袖,常服袍为马蹄袖。清廷女式服装的种类和样式,与旗袍相距甚远,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来。
所以根据清朝历史手稿中的数据,清朝应该没有旗袍,清朝之前的各个朝代应该都没有旗袍。这看似武断,但从历史发展和服装的功能来看,应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清代旗袍没有出现在历代的原因。从历史发展来看,如果旗袍出现在清朝之前,那么它会留在清朝的服饰体系中,或者至少会留下痕迹。从服装的功能来看,主要起到防风、防晒、防雨、防寒的作用。各种防范其实都是堵和盖。古代的礼仪和人们的观念要求女性必须严格遮掩,但是旗袍打破了这种遮掩,这就决定了旗袍是在清朝灭亡之后才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