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皆有因。每个国家的国情可能不尽相同,但强大或虚弱肯定都有各自的原因。对于强大的原因,不应该看其表面,而应该“深挖”其内在的“规律性”和“哲理性”。比如美国国会和白宫的“内斗”;比如英国的脱欧“煎熬”。从表面来看,它们似乎属于“内耗”。通常的说法是“与国不利”。但是,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也得承认其中蕴涵着的“哲理性”。
恰恰是这种“内耗”使这些国家降低了“犯灾难性错误”的概率。同时也从侧面反应了“人性”的“内在规律”。以色列出现的“关闭驻外使领馆”事件亦是如此。据中新社10月30日报道,以色列外交部30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称,自10月30日当天,以色列将无限期关闭所有驻外使领馆。关闭期间,使领馆不再提供领事服务。以色列外交部给出的理由是:“财政部违反了今年7月份与外交部达成的共识,单方面改变了已经实施几十年的补贴规定”。
实质上,这就是以色列外交部的“罢工”。此消息一出,很多域外国家的吃瓜群众感到“诧异和不解”。纷纷发表议论说:“外交代表着国家的门面,怎么可以因为个人私利而破坏国家的形象?这是典型的不爱国行为!”其实,如果说以色列人不爱国的话,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以色列人的爱国之情已经浸入“骨髓”。但是,以色列人认为,争取自己的正当权力和爱国并不矛盾。
再者,以色列人的爱国更注重“实质”,而非表面形象。美国也曾做出将“政府关门”这样“丢人现眼”之事,但这也并没有阻碍美国的强大。所以说,脸面并不“实用”,而实力才是“根本”。若论实力,以色列的国土仅有2.57万平方公里,人口也不过800万。土地墒情很差,多沙漠。国家安全堪忧,周围环伺着众多阿拉伯国家的警惕和仇视的眼睛。
就是在这种安全环境和自然条件下,以色列却建成了现代化国家,是亚洲屈指可数的几个发达国家之一。试想,如果以色列人不团结,不爱国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但是,以色列人的个性是不愿受到“道德绑架”,他们认为爱国和个人正当权益并非“矛盾体”,甚至是“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如果个人的正当权益能够得到保障,他们内心的爱国热忱就会更高。
所以,该争取的权益他们仍然会争取。而这次的罢工行为就是外交人员在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所致。据报道,以色列外交部的这次罢工,起因是外交部和财政部关于“外交人员和驻外武官的津贴”纠纷。以色列财政部准备推行一套新的“报销制度”,以取代沿用几十年的津贴制度。外交部认为在时间节点上不合适,所以在今年7月份两部达成“再磋商”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