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是才人也好,昭仪也好,上官婉儿都不是真正的后宫妃子,这样的身份只是为了方便她为皇家做事,参与政事不会有那么多的阻力。唐德宗时期,也有五位女性即宋氏五姐妹被召入宫中,但并不是如很多人理解的那样成为唐德宗的妃子,而是被授予官职,被人称呼为“学士、先生”,一时间为人所称颂。宋氏五姐妹是贝州清阳人,其父为宋庭芬,宋家是书香门第,传言为武则天时期的诗人宋之问之后,但真假难辨。
不过宋庭芬确实有辞藻,是博学之人。他有六个孩子,一子五女,儿子愚钝不堪,但五个女儿(宋若莘、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则聪明伶俐,宋庭芬亲自教她们经艺、诗赋,于是五女还没有及笄的时候就已经出口成章,妥妥的五枚小才女。而五女更是在书籍的浸淫中不爱红装爱素颜,不愿意嫁为人妇受束缚,偏偏想用自己的学识扬名。
宋氏夫妇比较开明,或许也有一种恨女儿们不为男儿身的遗憾,遂全力支持宋氏姐妹的决定。788年,宋氏姐妹经由昭义节度使李抱真上表举荐,唐德宗遂将五姐妹召进宫中,问以诗赋、经义,五姐妹皆畅言以对。唐德宗如获至宝,遂将五人留在宫中,参与应制诗的创作。791年,大姐若莘开始掌管宫中的记注簿籍,宋若莘才华横溢,又是家中的老大,俗话说长姐如母,她教导底下的四个妹妹非常严厉。
她一生最大的成就大概就是写了一部《女论语》,其言就是模仿我们熟知的《论语》,这是一部采用问答形式阐释女性行为规范的书籍。以前秦时期八十岁还教120名弟子《周官》并被苻坚赐号宣文君的韦逞之母代替孔子,以续写《汉书》的班昭代替颜回和闵损。不过有一点比较具有讽刺意味,即《女论语》通篇都是讲述如何做好封建时代的女性,但是宋氏姐妹本身就背离了这个规范,比如她们不愿意嫁人,比如她们参与政事抛头露面等。
从这里来说,宋若莘能写出这样的书正是唐德宗需要一个这样的东西。宋若莘去世后,被追赠为河内郡君,之后二姐宋若昭接替了大姐的职位,做到了尚宫。宋若昭是宋氏姐妹中成就最高的,也是最圆滑的,从唐宪宗一直服侍到唐穆宗又到唐敬宗,她不仅对大姐所写的《女论语》进行了注解,还在宫中做起了老师,“六宫嫔媛、诸王、公主、驸马皆师之。
”宋若昭在宫中的地位很高,她去世后,被唐敬宗追封为梁国夫人,下葬的时候还被提供了只有四品以上官员才能享有的卤簿。宋若昭去世后,唐敬宗让四妹宋若宪代替了宋若昭的位置,宋若宪不够圆滑,在唐文宗时期被拖入政治漩涡中而被赐死,唐文宗继位后,想化被动为主动,遂想解决宦官专政的问题以及朋党之争,启用郑注和李训,后来这两个人就诬陷宰相李宗闵在做礼部侍郎时,为了当上宰相,曾阴结驸马都尉沈立义,向宋若宪以及一些宦官行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