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唐中宗眼里,自己的亲妈不能是李家的罪人,是皇帝就已经出格了,更不能不是李家的皇帝,不然自己面子上过不去啊,李家的脸也丢尽了。第三,武周政权的时间很短,在历史惯性这个意义上来讲,武则天只是唐朝历史的插曲,可以不单独列成不同于唐朝的政权。古代社会是男权社会,武则天的胜利只是男权制度下的短暂胜利,更何况她并没有颠覆唐朝的体制,所以她算唐朝的皇帝。
如何评价剧版《长安十二时辰》?
豆瓣8.7,《长安十二时辰》凭什么口碑炸裂?从一粒芝麻说起。写在前面《长安十二时辰》开播第一集就在豆瓣上获得了8.7的高分,有人说追这部剧,不忍快进一秒钟,因为每一秒钟,都有丰富的细节。就算剧中烧饼上的一粒芝麻,也拥有坚实的史实支持。从这一粒芝麻中,就可以看到整个盛唐的繁华。一粒芝麻中的盛唐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在我看来,一粒芝麻背后也拥有无限的世界。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芝麻烧饼,屡屡出现。开篇,路边有个卖烧饼的(崔器所扮),仔细看,是芝麻烧饼;崔器哥哥死后,他给哥哥买了最后一个烧饼,也是带芝麻的;在崔器跟张小敬闲聊时,也曾回忆他哥哥带他去吃回鹘老罗做的“烙胡麻饼”。胡麻者,芝麻也。《长安十二时辰》的原著作者马伯庸是出名的细节控,在这部小说的后记里,他提到为了写这部小说,曾查阅了大量资料,光是专题论文和考古报告就读了一大堆。
所以,烧饼上的芝麻不是凭空出现的,少一粒也不行。如果你了解唐朝人饮食的历史,就知道之所以是芝麻烧饼,而不是其他烧饼,之所以是回鹘老罗做的芝麻烧饼,而不是汉人做的芝麻烧饼……这都是有讲究的。据史料记载,当时长安最流行的食物之一就是“芝麻烧饼”,当时人称之为“胡饼”。胡饼这种食物就是在唐朝控制了西部广大地域后,由远在西域的胡人带入的,胡饼上的芝麻,自然也是产自于西域。
所以,最地道、最正宗的“芝麻烧饼”自然是西边的回鹘人所做。由此可见,芝麻烧饼是地地道道的西餐。而且,当时的唐人也热衷于西餐,有钱人吃饭,只吃西餐,唐人称之为“胡食”。白居易在现在的重庆担任刺史的时候,曾经作诗一首,意思很简单,就是把当地产的胡饼寄给一位友人,让友人品尝看看,这胡饼是否能跟京城长安辅兴坊的胡饼媲美。
胡麻饼样学京都, 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 尝看得似辅兴无?当时长安城最好的胡饼就是产自辅兴坊,相当于如今的网红店,而且是大诗人代言的。长安的流行生活方式:在家里搭帐篷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不仅爱吃胡食,也爱突厥人的生活方式。据历史记载,白居易放着好好的京城房子不住,爱上了突厥人的帐篷,曾经在自己的院落里搭了两顶天蓝色的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