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告诉孩子一点,如果认真学习,将来就会在大楼里上班,既轻松又舒服。(其实未必)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去替别人盖大楼,自己还不能住。(其实搬砖也未必不好)是人家盖楼你去住哪?还是你去盖楼人家住?你自己看着办。实际上,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生存是第一需要。诗人李绅写下了《悯农》,未必就说明他的境界多么高。
进入了中学课本,就把这首诗跟作者的境界联系在一起,过度地解读。相当然的认为,描写农民工作的辛苦,就是同情农民的遭遇。特别是又取了一个高大上的题目,就以为作者多么高尚,多么有境界。其实,或许作者本意仅仅就是认为种地很辛苦啊,将来说啥也不能干这活。君不见,现在许多自媒体作者,为视频而视频,专门设计一些东西发出来,都清楚是咋回事。
只是手法不太高明罢啦。再如一些演员,扮演的角色很感动人。但离开了戏,也就不那么讨人喜欢啦。也有一些名人,在高堂上夸夸其谈,像圣人一样,走下讲坛也是一个俗人。李绅恐怕也是如此吧。同样的道理,匡衡清楚得很,靠爹爹不行,靠娘娘不行,不刻苦读书就没有出路。凿壁偷光,只能说明不安于现状,学习刻苦,以此想改变命运,并不能说明其理想境界多么的高。
目标很远大,那是为了摆脱贫穷,去追求荣华富贵。但不一定就是匡扶社稷,拯救黎民百姓。有些人喜欢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要求或评价一些历史人物。我想弱弱的问一句,你自己能做到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般人做不了圣人,到不了那么高的境界,这很正常。但起码做一个无害于社会的人,尽自己的能力混个饭吃,也就行啦。在这个基础之上,尽量做得好一些,那就相当不错啦。
我是上任领导提拔的,新领导到任后逐渐把我边缘化,应该怎么办?
在职场这种事经常发生。应对的办法就是三个"融":一是工作融入,守位尽职。就是安于其位,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把精力集中在履职尽责上,用实践证明你是值得领导信任的人,以安其心。二是自觉调频,有机融合。就是紧紧围绕新领导这个核心,以其特有的思路丶打法与重点为剧本,不走样的做下去,形成有效的互动。有利于新领导思想上认同。
把频道调节好,容易形成共振。工作节奏也是一致的。三是感情渗透,逐渐融化。在思想一致,工作同频的同时,注意情感的融恰。从生活习惯丶兴趣上寻找共同点切入。这三个融字是梗概,具体实例不胜枚举。最忌讳的就是口头表白或者是反复解释开脱与上任领导的关系。这是自毁人格的行为,为职场所不屑。就像太白一样,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性情不改,举杯畅饮,开口就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