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髋关节问题的发病率只有千分之一二,绝大多数的腿纹不对称也没有什么问题,定期体检的时候注意排查就好。保护髋关节最好的姿势就是腿部保持“M”型,宝宝放松状态下腿一般会自然成“M”型,治疗髋关节异常的方法也是把腿固定成“M”型,所以我们无论是直接抱着宝宝还是坐安全座椅、使用背戴工具都要注意检查孩子的腿是不是保持“M”型。
产品分析背戴工具的种类实在是非常多,每样产品的使用说明都可以大做文章,为节约时间,简要讨论下常见的背巾、背带和腰凳。❶背巾。3个月前的宝宝身体各方面都比较脆弱,这个阶段背巾是最理想的,软布料结构的背带次之。背巾的主要危险体现在其结构简单,家长很容易使用错误,容易导致宝宝姿态变形,甚至引发窒息。使用背巾时要注意检查宝宝的背是否成自然的“C”型,髋关节呈" M”型,宝宝的呼吸是否受阻。
背巾背带的受力均匀分布于背部、臀部和大腿,能够给宝宝背部提供均匀的支撑,因为背巾的包裹性最强,夏天估计就很热了,不太适合。❷背带。背带的适用时间更长,使用起来不像背巾那么麻烦,相对也更通风,对宝宝的形态要求和背巾是一样的。比较常见的错误就是以下这种,宝宝不贴紧家长,并且两腿打直,购买背带的时候要注意裆部是否过窄或过宽,导致两腿垂直或横向打直。
使用背带背孩子,父母要注意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以免孩子的四肢无法自由活动。用背带背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当用手托住孩子的屁股,以免孩子被背带勒疼,同时预防背带出现意外给孩子造成的各种危险。❸腰凳。腰凳是相对风险较高的背戴工具,最费腰,对宝宝保护力也最差,在国外很难看到,而在我国却是风靡的背戴神器。过早使用腰凳会伤害脊柱发育,使用腰凳的时候,孩子是坐着的,受力点是在大腿和臀部,而在大人行走的颠簸过程中,宝宝的脊椎会吸收额外的冲击力,只有当宝宝的脊柱从“C”型变为“S”型才有足够的承受力,厂家宣称的3个月以上就可以用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而现在普遍认为至少要6个月以后才能使用,但从脊椎发育过程来看,最好10~12个月以上再使用腰凳。
使用腰凳,要让宝宝打开髋关节,大腿与小腿垂直,并由家长根据宝宝身体发育情况提供背颈部的支撑,侧抱是最有利于宝宝的髋关节打开的,如上图三。错误背姿要避免,常见的比如腰凳的背带部分将宝宝的背反弓影响脊椎,凳面过宽导致宝宝两腿打直影响髋关节,凳面倾斜导致宝宝像坐在斜坡上,增加对宝宝腰椎(下背部)的压力。还有许多错误的花式抱法比如抱着宝宝上身而把宝宝下身随意搭在腰凳上,那么我们省下的力全都卸在了宝宝的受力点上,尤其是宝宝腿部抬起时,对他脊椎的压力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