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d11,这双kd11在推出后收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原因就在于全掌zoom,加全掌react造成的重心太高,而鞋子又没有防侧翻,导致非常容易崴脚,而且后跟拉环也很磨脚。但是就休闲来说,全掌zoom已经够用,更何况又加了全掌react,脚感非常软弹,不用踩开,一上脚就能体验到爆炸的脚感,虽然实战有硬伤,但是压马路绝对不错,不过穿kd11一定要穿高帮袜子,要不然很有可能就会磨破脚后跟。
价格方面,由于实战的硬伤,这双原价1299的kd11在刚刚发售没多久之后常规配色就已经保持在了700多,随着新赛季的进行,有些配色可能还会再降降,可能会达到700左右,价格非常完美了。4,欧文5,相比较欧文四来说,在我个人来说,5颜值还是要高出很多的,毕竟我感觉欧文4比较蠢,且较硬。欧文5新改良了air zoom气垫,把气垫放在了前掌,这块菱形气垫非常大,上脚就能感受到,况且欧文系列配色一向都是非常多,各种酷炫,骚气的颜色多得数不清,发售价999,建议等到明年8,9月份入手,因为那个时候是欧文系列颜色最全,价格最低之时(大部分实战鞋都是这样,因为天气较热,再加上新赛季开始,新鞋即将推出)。
5,kd10,作为杜兰特上代签名鞋,依然实战有硬伤,就是容易断管,即使比9代加强了,但是还是有风险,不得不说Nike真是傻逼,9代10代11代实战全部有硬伤,不过对于休闲来说,倒犯不上断管,全掌zoom气垫相对来说也比较厚,飞线设计非常潮流,夸张的鞋带设计很有新意,价格上很多款都低于1000元,压马路还是非常可以的。
面对同样级别、同样价格的国产球鞋和国外球鞋,你会如何选择?
感谢邀请。2019年来讲,同“级别”、同价格的篮球鞋,选阿迪达斯、耐克甚至安德玛,而不会去选择李宁、安踏。不太懂题主说的“级别”是什么意思,如果博主将球鞋“级别”自己划分为入门款(基础款训练鞋)、球星款和球员版三种,我认为任何级别上逐一对比国外大牌和国内牌子的球鞋,都是国外牌子完胜。比如拿热销的、风靡野球场的欧文4来说,简版,也就是Kyrie4 EP,现在三四百就能买到;正款Kyrie4,要到七百左右拿下;球员版的Kyrie4 PE,则千元以上了。
倘若说这是一双球鞋分三个级别的例子,显然对应的,三款鞋的配置也是有差距的,要不然怎么“分级别”?通过对比和拆鞋,我们肉眼可见,简版鞋外侧没有抗扭转部件,开窗式气垫只有硬币大小、几乎感觉不到。正款和球员版的区别也有,比如欧文4普遍使用后掌气垫,而球员版是全掌气垫,即前后都有。而且,球员版拆鞋时,可以明显看到鞋底中有一层碳板。
一层层的加配置,价格自然一层层上去。换种说法,一分钱一分货,一分货一分钱。而国内的篮球鞋品牌,虽然李宁的韦德之道、安踏的KT系列,其实都还不错,但说实话,缓震、包裹,甚至是外观设计,距离耐克、阿迪达斯等都比较远,现在库里5出来后口碑也不错,安德玛都能吊打李宁、安踏篮球鞋了。所以,预算足够,我是偏向选择阿迪达斯、耐克,毕竟无论AIR ZOOM底还是BOOST底,都是经过市场验证的咖。
题主说的同级别然后还同样价格,几乎是不存在的情况,不要将潮鞋的价格跟篮球鞋的价格混为一谈。举个例子,安踏在2018年十一出的KT4,是双不错的鞋,定价699元,是远低于耐克、阿迪达斯等球星鞋的定价的。更重要的是,这是正款鞋,不是EP简配版本,推出不到一两个月,就能三百左右买到——这在耐克、阿迪达斯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无论是泡椒的、哈登的、利拉德的还是欧文的。
球鞋价格高开低走成常态,“天价鞋”还有人买账吗?你怎么看?
不知道题主口中的“天价”到底指多少钱呢?对刚果金的小朋友来说,几十美金的正品耐克鞋就是不可想象的天价;而对迪拜最普通的老百姓而言,随随便便买双AJ都是洒洒水。大家都知道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吧。因为某些鞋,比如AJ,因为限量复刻的缘故,市场需求远超发售量,所以经过官方营销和各种炒作之后,鞋友拿到手的价格会远高于发售价。
不管任何年代、任何社会,社会的消费都是分圈层的。王健林、王思聪们消费的东西和对消费的认知,跟另一个圈层的会一样么?因为消费从来都是分圈层的,所以某些物品的价格,在一个圈层非常合理,在另一个圈层的人看来就是完全扯淡。当然,德基不会禁止穷人进商场,肯德基也不会禁止富豪来吃炸鸡,社会消费的圈层差别在表面上并不太容易被发现。
同一个商场,同样的苹果手机柜台,你怎么好立马分辨哪位顾客买iPhone是分分钟,而哪位顾客是省了两个月还要借点消费分期?消费圈层的差异,只有各人自知。比如你的同学买AJ、椰子并不妨碍他开大黄蜂来上学,而你买个AJ可能三个月内都没钱买自行车了。家里条件不好的,小时候吃肯德基都觉得那是“天价”鸡块,一年都吃不上一次!可是成年后还这么觉得吗?而且肯德基因为你小时候觉得天价而降价了吗?所以,让自己的消费能力升级到更高圈层才是正道,别看了别人球鞋贵就以为是社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