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的出身于普通农户之间,以“浣纱”为职业。由于经常去河边洗衣服,结果她的美“殃及池鱼”,搞得鱼儿们忘记了游动,沉入湖底,呃,难道鱼也好色?据说西施“浣纱石”至今还保留着,如果你想象力够丰富,就应该能看见西施姑娘提着纱裙,坐在石头上,用白嫩的脚丫轻轻拨弄水流的场景。对了,提到她的脚丫就要澄清一件事,有人说西施苦恼于一双大脚,特地做了一身长裙以遮盖丑陋的天足。
西施一定是大脚姑娘,但肯定不会为此自卑,因为春秋时期根本就没有“三寸金莲”的概念,这种戕害妇女的畸形审美观,不会早于隋唐。西施的美名终于传到了越国的朝堂,那时候越国已经成了吴国的附庸国,越王勾践夫妇也即将作为俘虏,前往吴国给夫差当奴才,西施作为越国“美人计”的重要工具,被送给夫差,专职勾引迷惑吴王。所以,西施是一位为了母国而自我牺牲的形象代表。
民间传说,西施在随范蠡进京的路途中,还利用自己的美色替国家赚了一大笔税收。由于西施太美,搞得沿途交通堵塞,于是范蠡灵机一动,他在驻留的旅店贴出一份告示:付金一文,可一睹美人芳容,结果三天下来足足赚了一大车的金币。我终于明白了大伙儿为何争美女的出生地了。不过,西施的出生地实在没啥可争的,按照史料记载她出生于浙江诸暨一个叫“苎萝村”的地方。
谁也别抢了,否则苎萝村连西施家的门牌号都给你找出来!值得一提的是,苎萝村还有一位美名与西施并列的姑娘叫“郑旦”,她也是范蠡选中送往吴国的八名美女之一。民间传说郑旦与西施还是闺蜜,只是她受宠幸程度远不及西施,个人结局也不见记载。“落雁”姑娘王昭君王昭君是四大美女中形象最好,同时个人事迹也最为详尽的一个。
她是西汉中后期的人,汉元帝时期被征召入宫,却始终未得皇帝招幸。关于王昭君的民间传说多如牛毛,比如毛延寿索贿不成故意将她画丑;汉元帝见到王昭君后赶紧“补作业”,并试图换人去和亲;王昭君离开后汉元帝相思成疾不久驾崩等等。“想死”汉元帝后,昭君又在路途中“害了”大雁,它们跟倒霉的鱼儿一样,看到昭君忘了飞翔,结果一头扎进漫漫黄沙!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些都不是史实!历史上的王昭君姓名不详,可能叫“王嫱”或“王樯”,“昭君”极有可能是其和亲时赐予的封号。
这些传说都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因为人们一直认为和亲是屈辱,由此对王昭君赋予了同情心,进而上升为爱国情怀,可事实上昭君和亲是西汉帝国对匈奴人的恩赐,与汉初的和亲完全不同。不过有一点我们应该认同,王昭君确实是汉匈和平的使者,她以及她的后人为民族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生有一子,后死于匈奴王室内部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