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纺织品可以回收再利用吗?
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纺织品总量约为2400多万吨,得以回收利用的还不到万分之三。我国纺织原材料的进口量高达65%以上,纤维生产企业守着原料“吃不饱”,却要从海外进口“洋垃圾”,更凸显出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迫切性。当旧衣物作为垃圾废弃后,如果被焚烧,不仅消耗了煤炭、电力等能源,焚烧过程本身就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燃烧后的灰烬等。
如被填埋,不仅占用土地,所产生的有害物质还污染水土。因此,旧衣物被二次穿着、当做抹布,或翻新,继续实现它的使用价值,延长使用寿命,可以减少织物垃圾产生的数量,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数据显示:每使用1kg废旧纺织物,就可降低3.6kg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水6000L,减少使用0.3kg化肥和0.2kg农药。
因此,大量回收使用废旧纺织物,与原生材料的加工生产相比,明显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原料紧缺,由于我国的纺织加工规模比自身的原料供应要大,需要从国外进口纤维材料,供应存在一定的缺口。另外一方面,废旧纺织品利用远远不够,形成了巨大反差,这给纺织行业在原料结构调整上提出了一个严峻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国家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纺织服装业的再生资源利用已经有了明确目标: 2011-2015年,中国将初步树立起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应用体系。但是,许多纺织服装企业对于废旧纺织品回收,仍然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行动规范。目前相关企业对回收的积极性不高,国内的回收技术落后,而且体系不完善,造成了一些疾病传播现象。
目前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方式主要是依靠小商贩回收、小区定点集中等。而发达国家的一些服装企业,已经开始通过无偿或提供优惠券等方式,鼓励顾客将不需要的服装送回店里进行二次利用。与之相比,我国有很大差距,也造成了浪费。我国只有少数城市的部分社区,设立了废旧衣物回收箱。目前,在美国、欧洲等地,其纺织品回收从政策到企业运作等环节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
内衣的使用寿命真的只有3个月吗?
内衣的使用寿命和你的使用频率以及洗的方式有关系。就说洗内衣的方法吧,一般来说比较建议用手洗,因为机洗对内衣来说太粗暴了,容易减少内衣的寿命,如果要机洗一定要用那种内衣专用的洗衣袋,减少对内衣的拉扯;机洗的话会和外衣一起洗,会比较不干净,为了健康着想也推荐手洗。使用中性的洗衣液或者内衣专用皂相对来说也会更好一些。
然后晾干的时候要用夹子把内衣倒挂过来,不要用有带子的一边直接晾,不然会导致内衣带子变长。长时间不穿的内衣最好用密封的收纳袋收起来,避免放在大空间里面吸尘。正确的手洗和晾晒方法能增长内衣的使用寿命,使用频率同样可以。一般来说都是会有几件内衣替换着使用,集齐七龙珠也差不多了吧,一件内衣一周穿一次,三个月就是大概14次,寿命这么短的吗?我自己的内衣一般使用寿命都在半年到一年半之间,主要和内衣质量也有关系,有些内衣品牌质量比较好,比较好穿一些,寿命也会长一些。
纺织原材料价格暴涨,制造业会破产倒闭吗?
原材料价格暴涨,要看是哪一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市场自我调节造成的。如果是市场需求供不应求导致的,那么由于利润高,会有更多的原材料投放市场,价格将会逐渐下落。如果价格不下落,必然有一些企业因为成本太高,不能盈利而破产。这样就会导致原材料需求量减少,逐渐达到供需平衡,甚至供过于求,结果必然是原材料价格回归正常水平。
这就是市场配置资源,所谓市场配置资源,即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市场机制根据市场供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从而实现对资源进行分配,组合、再分配与再组合的过程。市场配置资源是最科学、最高效的。原材料价格暴涨,还有可能就人为干预造成的。如人为干预原材料供应,违背市场规律,主观判断供求关系,强行减少原材料供给,从而导致原材料价格暴涨。
纺织服装的“寒冬”到了吗,会不会很快过去?
不会有春天了。1、人口红利一去不返;2、生产过剩的问题无能解决且还有生产者加大产能在生产些注定是卖不掉的衣服出来;3、去库存无法去掉,不能正常销售的衣服等同于垃圾;4、有互联网就没有信息不对称,所以就是稍微有些销售额,也不会有高毛利率;5、年轻人宅文化盛行,注意力已经从服装在转移ing。建议没有入坑的年轻人打工去吧。
7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再次“双降”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整个国际大环境确实不好,很大原因,就是受疫情的影响。在最近疫情反复下,东南亚的服装厂,停工的停工,倒闭的倒闭,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最近,看到很多报道说,东南亚疫情,导致很多订单会回流。但我要说,纯粹是痴人说梦话。在疫情严重的大环境下,整个欧美的行情也很差,消费降低,需求减少,明显的影响就是订单减少,哪里来的订单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