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期货式采购的美特斯邦威来讲自身可以获得巨大利润,危机就会转嫁给加盟商。这种低效、繁荣、缺乏弹性、对加盟商不利的的供应链管理成为悬在美特斯邦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会出现崩盘。积压库存,过时服装时而轮番销售,摸不着服装市场定位走向…….这内忧外患现状导致美特斯邦威在市场上逐渐失去权威,在用户心中失去热情。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美邦、真维斯、森马?
深耕服装行业30余年,对这些品牌还是略知一二。这些品牌现在的销量肯定没有以前的好,这个与大的消费环境有关系,当然也与他们自身有关系。在美邦、森马刚创建品牌的年代,国内能拿得出手的服装品牌并不多见,在那个年代,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品牌都做得风生水起,一方面得益于当年消费者不成熟的消费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年的竞争没有那么强烈。
我记得我当年认识的一个上海服装老板,就是注册了个品牌,然后去七浦路批发市场拿衣服回来换商标的,折腾了一两年,最后把自己的品牌打响了,现在这个品牌在上海也还算得上响当当的牌子。当然那些品牌当年花钱请明星包装、搞连锁加盟扩充势力等行为,也助长了他们的销量和扩大了他们的知名度。那时他们做得好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市场确实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竞争对手,后来感觉越来越不行了,那是因为竞争对手越来越多,比如优衣库这种的巨头进来,对这些品牌就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当然我今天最想说的还是,那些品牌最主要的还是输在产品上,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每况愈下,就是在款式设计上,也没有做到迎合新生代消费者的心理。记得前两年,优衣库和很多知名品牌公司推出了众多的联名款服装,每一款推送到市场都成为抢手货,说明国内服装消费市场还是很大的。但为什么优衣库能做到这么好,关键还是他家的产品品质确实已经深入人心。
我前面说的那家上海品牌公司老板,其实是我的前同事,也是做服装出身的。我不方便在这里说出他的品牌,说实话他虽然前期是靠贴牌起家的,后来有钱在上海自己创建了个大型工厂,都是亲力亲为的参与管理,当时的产品质量,尤其是大衣这块,在上海市场也是有口皆碑。只是在企业做大过后,他也脱离了一线管理,转型去做了房产投资人。
后来工厂交给外人去打理后,他也疏于过问,现在的品质是越做越差,销量也是大不如前。当然他的重心现在也不在衣服上了,所以现在服装业务做得不好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这些品牌和他们的创始人大都有差不多的经历。现在很多服装品牌公司,老板的心思都不是在想着靠公司的衣服赚钱,而是在想着怎么去市场圈钱。那些大品牌公司老板,还有几个老板会去生产车间看看衣服品质的?所以人们越来越不喜欢这些品牌的原因,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拿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出来,用产品来说服消费者才是正道。
曾经开遍大城小县的美特斯邦威为什么这么快就走下坡了?
对于该问题,编辑认为:美特斯邦威诞生于1995年,在国内外市场对服装产业的巨大需求带动下,快速扩张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知名品牌,并于2008年成功上市。然而受外资快时尚品牌冲击,以及线上渠道对传统渠道客流的蚕食,美邦的业绩从2012年开始走下坡路。今年2月底,美特斯邦威公布了上年业绩快报,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以及净利润均为负增长,亏损了3亿多元。
美邦采用轻资产型的虚拟供应链模式,公司在保留自有品牌的前提下,只进行商品企划与服装设计,而将生产和销售环节全部外包,这是美邦早期取得快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随着品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这种模式的缺陷逐渐凸显出来。美邦的服装款式都是由设计师对流行趋势进行预判来设计的,但市场预测难免不准,也就直接造成加盟商对存货销售预测的准确性较差,最终形成库存积压。
不同于美邦的“直营 加盟”营销网络布局,ZAR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