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日子好了,但是钱该攒的必须攒。大概三十几年前,大姨所在的村是一个贫困村,每一年,村里都会领到民政部门捐助的物资,其中最多就是城里人捐助的旧衣服,大姨只要听见村委会有旧衣服领,立马高高兴兴的去挑几件,回来的路上遇见熟人,还热情地说:赶快去领衣服,你看我领的,基本还是新的,质量真不错!遇见领情的,家庭经济拮据的,立即拉着大姨的手,返回让大姨帮忙挑选几件,遇见不领情的,家庭条件好的,摆摆手,撇撇嘴离开,事后说:再穷我也不穿别人穿旧的衣服。
大姨一辈子基本很少买新衣服穿,买也都是便宜的,除了到村委会领捐助的旧衣服,那几年,农村集市上也有卖旧衣服的,大姨经常去光顾。穿别人穿旧的,经常干农活的时候穿的衣服上面还有很多补丁,晚年的大姨只有一个开襟的毛衣花了一百多块钱,还有一双七十九块钱换季打折的旅游鞋,到死的时候基本还是新的,大姨夫说:她买的衣服和鞋子,说是她这辈子买的最贵的,一直没有舍得穿,还说名牌鞋就是不一样,穿着不夹脚,软和还有弹性,偶尔只有过年或者走亲戚才穿……二十几年前,大姨所在的村里发现了矿,村里随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推倒土房子,开始盖楼房,大姨除了忙农活,空闲时间干建筑。
后来年龄大了,建筑工地就不要她了。村里很多人有钱后,懒得种庄稼,菜也不种了,大姨就在自留地弄些菜拿到集市上卖钱。夏天卖菜的人多,大姨经常顶着烈日在马路上一蹲就是一天,哪怕最后剩下几个西红柿,几根黄瓜,菜都晒焉了,集市上没有几个人了她也还坚持守着,最后哪怕给一两毛钱她也乐开了花。饿了就吃头一天烙的馍,渴了就喝自己带的白开水。
当时集市上有五毛的核桃馍,还有两块五的面皮她一直舍不得花钱买。有一次,小儿子在集市上,看见母亲在啃冷馒头,就给端了一碗二块五的馄饨,买了一瓶饮料,大姨就是不吃,气得小儿子把碗放在摊位扭头就走。对于大姨在集市上摆摊卖菜,有时候还去垃圾堆翻破烂,捡废品,子女们颇有微词,经常说:你没有钱了,我们给你钱就是了,你颤颤巍巍地在集市上卖菜又捡废品,别人还以为我不孝敬你呢?大姨说:我有手有脚,干嘛要你们的钱,我现在还动得了,等那天老得动不了再说。
我卖菜也好,捡废品也好,都是光明正大的,既不偷,又没有抢,有啥丢人的?子女给钱她也不要。子女成家立业后,都分家另过,都修了楼房。大姨和大姨夫一直住在老房子里,老房子旁边有地,大姨夫种地,大姨种菜,大姨曾经劝大姨夫和她一起种菜,种菜利润大,种粮食利润薄。大姨夫说:我才不和你种菜,种菜在集市上卖,半天没有人来买,丢人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