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在双十一疯狂购物过吗?你有为你不理智的消费后悔过吗?现在一提到双十一,我们脑海里首先想到是购物狂欢节而不是光棍节,本来是一个单身贵族的节日,现在却成了疯狂购物的节日,每一年到了这个时候大量的商家都会推出各种活动来让你有买东西的冲动,所以很多人都都会不理智的买大量看似廉价的商品,而且买回来后有会发现自己压根就用不着,只是因为感觉双十一搞活动便宜就买了,感觉自己买了就是赚了,到最后却发现根本就没有用,占地方,这么一算,你是赚了是亏了?有双十一产品到底是不是商家压箱底平时卖不出去的货物最好的销售时机呢?,利用活动为表象,产品却是旧货,然后让你买,买,买,你以为你买到好东西了呢?这些情景你有遇到过吗?所以双十一疯狂购物是不对的,我们需要一个理智的消费观念不能盲目的随大流,做剁手党,我们要理智消费,合理的购物让每一分钱都体现它的价值与我们的需要相结合,让我们理智消费,快乐过双十一吧。
今年的“双11”为何“静悄悄”?
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今年的双11,从10月20日就开始了。只要一上淘宝就能发现,10月20日就可以开始双11活动的预售。但是即便提前那么久,在网络上依然没有任何热度,除了商家自己的宣传之外,看不到任何讨论。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没钱了,另外一方面就是,大家的购物热情被连续几年的双11套路收割完智商税后,已经逐渐清醒了。
还有阿里自作聪明地将一场购物变成社交的盖楼双11,更是让本来已经审美疲劳地大众彻底放弃双11这一购物模式。当然,穷时根本原因。当一个新事物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会感到好奇,并且愿意去尝试。这也是双11刚出来的时候会异常火爆,甚至过成节日的时候。那时候,一到11月11日,熬夜清空购物车甚至能够成为热门话题,因为在那天买东西,确实会比平日里更便宜一些。
后来随着不断销售奇迹的出现,套路也越来越多,买东西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购物,还需要深厚的数学知识,各种优惠券,折上折,在你熬夜算半天后,发现其实也不过如此,甚至还没比平时节假日做活动优惠多少,更有甚者,卖家在之前调高价格,你熬夜抢过来的优惠商品,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是智商税,因为他平日里可能也就只卖这个价。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还好,对于真正需要购物的人来说,也还好,因为打折不打折,便宜不便宜,有需求最后终归还是要买的,可是双11让人反感地不仅仅是这一点,而是他把单纯的购物变成了社交。都知道拼多多砍一刀吧?相信大家在尝试过几次之后都会很讨厌这种模式吧,因为不断地分享链接让朋友帮忙助力这种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打扰模式,在经常上网的一代眼中,平日社交的标准都是能不麻烦别人就尽量不麻烦别人,结果好好的一场购物,你折扣力度弄得特别复杂就不说了,还要将一场购物活动变成一场扰人的社交,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