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与乌东顿巴斯地区,吞并了克里米亚,实际控制了顿巴斯,就在短短的半年里,成功对民族兄弟乌克兰实施了二次的肢解,不仅是乌克兰彻底与俄罗斯反目成仇,也使美国、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坠入冰点,美欧不仅把俄罗斯逐出八国集团(G8),还严厉制裁俄罗斯,使俄罗斯2015-2016年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至今还没有恢复。
2015年,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牵头下,德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成立了解决乌东顿巴斯地区的明斯克协议,试图以“诺曼底机制”解决顿巴斯问题。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都没有切实遵守明斯克协议,顿巴斯问题是俄乌实现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在乌克兰问题(包括克里米亚、顿巴斯问题)中,法国虽然参与其中,却从来都是打酱油的角色——除了俄乌这两个当事人外,克里米亚问题的主要关键人是美国,顿巴斯问题的主要关键人是代表着欧盟的德国。
没有雄心壮志的法国前任总统奥朗德对此心安理得地接受,但野心勃勃,梦想着接班默克尔,成为欧盟的新领袖的马克龙,对这样的现状痛心疾首,一直在寻找机会扭转这样的不利局面。等待了二年,马克龙的机会出现了,这个机会便是乌克兰新总统泽连斯基。泽连斯基与波罗申科进入乌克兰第二轮总统大选后,马克龙的政治嗅觉比隔壁的默克尔更敏锐,他当时就认为泽连斯基会击败波罗申科,当选总统,于是,今年4月12日,马克龙在巴黎同一天先后会见了泽连斯基、波罗申科,并且是先见泽连斯基,后见波罗申科,被戏称为先见潜力派,后见掌权者。
泽连斯基就任乌克兰总统后,马克龙率先向他发出访问的邀请,6月17日,泽连斯基访问了法国,受到了马克龙的热情接待——法国是泽连斯基外访的第一个国家。对法国为期一天的访问结束后的第二天,泽连斯基才访问德国,与默克尔首次会晤。马克龙抓住了机会,强势与默克尔竞争对乌克兰的影响力,并且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与可能性。
德国对乌克兰保持强大影响力的支点是波罗申科,但波罗申科卸任了,默克尔并不是很看好泽连斯基,并没有及时出手,抢夺泽连斯基这个新的支点,结果并马克龙乘虚而入,夺走了泽连斯基的这个新支点,法国对乌克兰的影响力剧增,而德国对乌克兰的影响力则在衰退进程当中,起到了此消彼涨的作用。默克尔主导的明斯克协议2016年就停摆了,名存实亡,顿巴斯的僵局一直无力打破。
现在,马克龙强势出手,试图从默克尔手里接过明斯克协议的主导权,泽连斯基已经多次表达了愿意重启明斯克协议的意愿,这简直是马克龙染指明斯克协议主导权的福音,剩下的他需要搞定普京,让普京积极支持明斯克协议。如果在马克龙的主导下重启了明斯克协议,并实现顿巴斯的停火,甚至启动了政治谈判的进程,不仅法国在乌克兰的影响力空前暴涨,取代了德国,与美国平分秋色,而且在欧盟的地位、威望也将极大地加强,马克龙的欧盟新领袖的人设就正式走向了现实。
所以,乌克兰问题中的顿巴斯议题,是马克龙此次与普京会晤的首要议题,也是检验此次马普会晤成功与否的关键。另外,马克龙若能与普京在伊核协议、叙利亚等问题上取得突破,达成一些共识,那他在5天后举行的G7集团峰会上就有拿得出手的一些东西。因为马克龙预料到本次的G7集团峰会几乎不可能达成什么重要成果,已经提前给失败找理由了——他称此次的G7峰会的作用仅仅是希望对重大的挑战提出解决的建议,因此需要对G7峰会进行改革,即不再寻求发表G7峰会的最后声明。
与马克龙的会晤,普京关心的是什么? 1、普京最关心的是叙利亚问题。由于美国、土耳其、欧盟的强力干涉与蚕食,叙利亚还存在许多问题,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利益受到巨大的挑战,俄罗斯的有限资源被迫继续消耗在叙利亚,这对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十分不利。普京的助理乌沙科夫表示,普京与马克龙的19日的会晤,叙利亚问题是核心议题,两位领导人将重点讨论举行新一轮的叙利亚四方峰会的计划。
叙利亚四方峰会的参与者是俄罗斯、土耳其、法国、德国。法国对叙利亚问题的主要诉求是什么?法国总统府的官员表示,法国对俄罗斯的邀请很简单,那就是俄罗斯发挥对大马士革当局的影响,停止伊德利卜的军事行动。2、改善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的问题。在容克-默克尔时代的欧盟,对俄罗斯并不友好,与俄罗斯的结构性分歧、矛盾十分明显,普京通过默克尔这条线改善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的愿望,努力屡屡受挫。
现在,欧盟选出了新的领导班子,但普京与即将就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并没有什么交情,进行直接的有效的对话有点难,普京需要有一座桥梁,与冯德莱恩为首的新的欧盟领导班子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建立对话的机制,马克龙就是俄罗斯与欧盟新领导班子对话的最佳桥梁——默克尔反对冯德莱恩出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是在马克龙的强力扶持下才当上欧盟委员会主席,马克龙对冯德莱恩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