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北宋彻底失去了唯一的养马之地河套地区,与大辽发生纠纷结果是提升岁币。在文治上,文臣武将聚居一堂,可以说整个北宋的精华都聚集仁宗一朝。结果呢,“庆历”新政半途而废。狄青郁郁而终。总之,宋仁宗没有显示出一个皇帝应有的才干和政绩。那宋仁宗的“名声”咋来的呢?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初名赵受益,北宋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1022年-1063年),是北宋在位最长的皇帝,也是北宋全盛时期。
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嘉祐八年驾崩, 享年五十四岁。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谥号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永昭陵。无子嗣。可以肯定地说,宋仁宗是北宋儒家和后世封建士大夫“吹嘘”出来的一个“样板”皇帝,是个模子。是希望皇帝按照士大夫树立的模范皇帝宋仁宗那样去学习和参考。
但问题是太虚拟化,越往后越拔高,以后皇帝就越不到,而儒家士大夫又相信了自己宣扬。感慨再无宋仁宗。实际上真正有能力皇帝又瞧不起宋仁宗。在明朝时候,朱元璋问孙子朱允炆,他日为皇帝,以谁为卡楷模?朱允炆道:愿为宋仁宗。朱元璋骂道:你学宋仁宗,那是要失地赔款,与蛮族并驾齐驱吗啊?那些腐儒巴不得你是宋仁宗。他们才好肆意妄为,一番话语,也折射出一个道理,宋仁宗平庸。
宋仁宗年仅十三岁登基(而康熙十三年岁已经亲政)。早年是太后临朝听政,直到二十四岁才亲政。秉性宽厚是宋仁宗的特点。不弑杀是宋仁宗最值得后世赞誉的事情,至于说评价一个皇帝的文治武功宋仁宗做的都很一般。一个标准的守成之君,有小聪明没大智慧。实际上宋仁宗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他有自知之明,显然,宋仁宗知道自己能力有多大,所以他才不折腾,完全放权。
既然能力不行,那只有在“仁”和“忍”两方面拼命下功夫,表演来赢得稳固的统治,再就是不生边事。封建士大夫偏偏好这一口。宋仁宗和封建士大夫配合默契,各取所需。这才造就了宋仁宗的名声和地位。宋仁宗在位和刚刚驾崩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大的名声。真正让宋仁宗名声鹊起是在宋哲宗登基以后,在王安石变法以后,新旧两党政治恶斗,势同水火党同伐异,这个时候,新旧两党都开始“宣传”和美化一个皇帝就是宋仁宗,提高宋仁宗的目的就是让皇帝“施仁政”内在原因就是对自己放手。
让自己“胡作”而没有责任。更为确切地说,就是太平盛世,承平日久,封建士大夫需要皇帝有待,而北宋一朝,封建士大夫无疑就是最幸福的。北宋九个皇帝,如果仅就能力而言,宋仁宗不如太祖,太宗,也不如真宗和神宗,也就比英宗和徽钦二帝强一点罢了,宋仁宗是幸运的,敢上了一个好时候。在位四十二年,人才不可谓不盛,能征善战的武将也有,结果呢,范仲淹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