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实际收入只有2520元,这样还没有除掉其他的消费。所以13块一个小时的工价确实不高。前两天一个学生跟我聊天,他说自己在全家工作,每小时13块钱,还管饭。对于学生来说这个工价还可以的,毕竟消费不是很多。但是对于普通百姓养家糊口不行。像在上海两个小时600一节课,因为消费高,所以收费也高。要不喝什么吃什么?不过我希望不管那个行业不要有这样的工价,每个人都不容易。
车位13万,临时停车费每天十元,买车位还是停临时车?
1.不买车位:临时车每天10元,每月300元,每年3650元,四十五年16.425万元。2.买车位:车位13万,每月管理费60元,每年管理费720元,四十五年3.24万元,总共16.24万元。由此可见,如果打算在房子里住45年以上,那么买车位比较合适;如果打算在房子里住45年以下,那么不买车位比较合适。
清朝“闭关锁国”,仅允许“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十三行”是十三家商行吗,你怎么看?
《知史以明鉴·查故以至今》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其真正名号是“外洋行”。广州十三行创立于康熙盛世,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别名“洋货行”、“洋行”。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1757年,随着乾隆皇帝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上谕的颁布,清朝的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
位于珠江边上的中外交易场所,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直至鸦片战争为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外贸长达85年,中国对欧洲的贸易维持了100年的贸易顺差地位,使全球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广州对外贸易源远流长,被誉为“千年商都”。事实上,南海县自隋朝建县千余年来,长期管辖广州城西,在200多年前设立的十三行,当时正是南海县管辖。在清朝初年,随着到广州的外商不断增多,许多国家在广州设立商馆。而外商来华贸易或办理其他事务,都必须经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来进行,这些“公行”通称“十三行”。清乾隆年间,全国仅留广州“一口通商”,广州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市场一派繁荣。
通过十三行,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源源不断漂洋出海,而从外国进口的钟表、玻璃镜、珐琅器等“洋货”让人大开眼界。在目前留下的记载中,常常把十三行商馆描绘成为“金山银海,堆满银钱”的景象。从历史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十三行的辉煌,画面上十三行商馆区各国商贾穿梭,江面上万舸竞舤的场面让人叹为观止。知晓更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欢迎关注道人,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历史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