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是平均毛利率,也就是综合毛利率。我比较推荐,重点参考回报率。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有没有更好的盈利点和空间?关于综合毛利率一般来讲,社区生鲜超市平均毛利率如果能达到20%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总之,社区生鲜超市我是比较看好的,但能不能做的好,要看运营者的能力和专业度,有是否具备系统化运营思维。
生鲜社区店毛利率控制在多少个点位比较好?
社区商业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因为能够更好更高效的触达消费者。不仅民生类和快消品围绕着社区商业,更重要的是它的坪效和服务可以更广的延展。社区生鲜超市做为社区商业的主业态,用户基数足够庞大,那社区生鲜超市的毛利率在多少个点合适?这个很重要。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有没有更好的盈利点和空间?关于综合毛利率一般来讲,社区生鲜超市平均毛利率如果能达到20%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注意是平均毛利率,也就是综合毛利率。但生鲜的商品结构内,也就是类别不尽相同,基本款有果蔬、生肉、水产、熟食、面点、烘焙,粮油、调味、散装食品等。这些类别的商品毛利率是不同的,有的几个点,有的可能达到30个点以上。再就是做为生鲜超市,在到店引流上必然会有爆品特价品,这些品种可能是负毛利或者平进平出,这些品也会拉低综合毛利率,当然特价品会限量。
最重要的是,毛利率取决于供应链的采购价格、竞品价格、引流品价格的综合核算。之外的损耗管控虽然不影响毛利率,但影响了利润。依据竞品而来的价格核算,也能反推出对手的进价和自身的定价,毕竟售价的制定要参考市场价格。产品结构优化组合前面提到了社区生鲜超市的品类结构,标准的生鲜商品结构毛利率是相对透明的。因此在生鲜商品的组合上,除了不能跑偏,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定比率的差异化商品,差异化代表了无可比性,代表了有利润可赚。
比如水果有几种其他超市没有的进口冻榴莲、烘焙类有水果冰激凌和动物蛋糕、生肉有进口牛羊肉等等,当然这些搭配要基于本地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能力来组合。这个时代只研究赚差价是很难面对竞争的,甚至很难活下来。渠道与坪效价值现在的商业行为不是等顾客来购买的,这是坐商行为。社区生鲜超市更是如此,不要以为在社区有个好位置顾客就回来。
因此除了做好自己的服务、商品、环境、品质等多方面,重要的事讲这些打包组合成顾客良好的体验,构建好场景,零售的本质要清楚。另外,“坪效”这个词,在传统实体店定义是线下销售额/经营面积的每平米创造的价值,但在新商业时代,“坪效”代表的是,线上 线下总销售额/经营面积的每平米创造的价值。因此社区生鲜超市不要只研究那点赚差价的品类,应该更多考虑社群、社交团购、社交化裂变等等互联网的营销方式,从而将SKU和销售变得无限延展,这其实就是前置仓的概念。
总之,社区生鲜超市我还是比较看好的,但能不能做的好,要看运营者的能力和专业度,还有是否具备系统化运营思维。这个业态看起来简单,但也不是简单的谁都能做!20年商业实践,100余家零售咨询项目!关注增长、战略、供应链、流程再造、运营落地。我们在这里挥墨、论剑、相拥!跳脚、争辩 、相携 !解惑、鞭策、奋进!。
做生意多少利润才算正常,超过多少利润算暴利?
做实体行业的20%到40%都算是正常利润,超过40%算暴利。如果看A股市场,5%就算正常了。初期的互联网行业,亏损也算正常。个人投资者,要先看回报率。结合回报率再看利润率。回报率低于10%,无法进场注意回报率的分母是你的初期投资。作为个人投资者,你做创业,背后没有人替你烧钱,需要快速回本。我比较推荐,重点参考回报率。
它决定着这事能不能做。回报率如果低于10%,一般是不能做的。假设100万本金,一年营收30万,利润10万。利润率高达33%,但是10年才回本。投了个寂寞。年回报低于10%的话,20年的收益才到5%。这类投资,类似于购买房产、长租公寓,还行。初期投资后,永久持有,对利润的要求很低。做生意很操心,如果跑不赢银行理财,就不值得做。
我们家做酒店,对赌收益18%。酒店租赁物业,租期通常8-20年。回报率18%是底线。超过40%算暴利先泼一盆冷水,我们目前接触到的实体行业,纯利润超过40%的几乎没有。综合看下来,上市公司里面,银行和腾讯超过了40%的利润率(如果我没记错)。完全合法、合规上税的,如果纯利润达到40%,它的毛利至少70%。
实际情况呢?我做电子商务的朋友,纯利润5%。泡泡玛特快被资本捧上天了,它从18年到20年的税前利润率也在24~36%之间。我个人认为,纯利润长期超过40%的产业,本身是不健康的。他可能得到了某些隐形资源,否则就是过度侵占社会经济利润。比如某上市药企,毛利高达90%。长此以往,必遭反噬。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