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半的孩子,离开天天带着他的最亲的人,他的心里会痛苦吗?
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2岁半的孩子正是孩子跟养育者建立情感依恋的时候,正是分离焦虑期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养育者离开,一般主要是妈妈,可想在孩子的心里有多么伤心,但是人在3岁之前的记忆会消失,所以这种痛苦是暂时的,但是最亲密的养育者离开,而没有另外的亲密者尽心呵护,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首先在性格上会有影响,其次在价值观上有影响。
谈一个例子,那就是我本人。我的亲妈在我1岁9个月就抛弃了我,那时候我还没有吃饭,只吃奶,逼得我爸给我买的那时叫肥儿粉,当然没吃几天就吃上饭。那时我天天找妈妈,是个邻居听了都掉眼泪。所以在没有新妈之前,刚开始是有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相继在一年后去世,以后由大伯大姨家照看,这个时候刚好2岁半。大概3岁后,大了,经常去邻居家,跟邻居小朋友玩,中午晚上基本在人家家里吃饭,那个阶段我们那个生产队的邻居家的饭我基本都吃过。
老爸经常挣钱回来很晚,问大姨人呢,大姨说白天跟谁玩,这会不知道又在哪家。老爸就在房门后面喊我的名字,邻居才回答都睡了,要不明天早上来抱吧。为这,老爸一直心里有点责怪大姨没有照顾好。但是想想,人家有这个义务吗?能给口饭吃就不错了,你不感谢,还责怪。就这样还能一心一意的管这个小孩吗?后来很快大概我4岁的时候,开始上幼儿园了,更加有人照顾了,自己上学放学。
那个时候周围的人都认识,也不会丢。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女人,最早的记忆就是她扎了两个羊角辫子,现在想想挺可爱的。后来还带了一个小我一岁的弟弟,从此有人照顾我给饭吃了。从此我也走上了求学的路。说说那段时期,一个那么小的孩子会伤心吗?把邻居都惹哭了,你说伤心吗?所以后来我对父亲很依恋。很怕失去他。再说说记忆吧,其实我不记得了,故事都是老爸和邻居讲的。
最早的记忆就是新妈来了之后,也就是3岁4岁后。再说说我的性格和价值观的影响。我对父亲很依恋,当我懂事时,大概小学后吧,我害怕失去父亲,从小励志当医生,不希望他生病。但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应该跟大人分床睡。新妈来了后,感觉她把我爸抢走了,还让我一个人睡,我害怕,常常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也许是哭着睡着的。
所以我的性格内心孤独,孤僻。从小到大,没有朋友,读小学后有很要好的朋友,但是放假后想去跟他们玩,父母不让,说女孩子不应该出门。所以我就成了真正的闺女。到现在我也没有真正的朋友,我不知道如何跟人打交道,如何说话,尤其现在到中年了,感觉更不愿意跟熟人说话,喜欢跟陌生人说。跟熟人说话,说心里话,不多久她就会把话传到别人耳朵里所以现在说话特别小心,宁愿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