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还记得,每次吃饭的戏,这家人的餐桌感觉都像是在过年,五菜一汤,什么鸡鸭鱼肉,还经常吃螃蟹。道具师也非常荒诞,冰箱里像现在互联网公司的休息室的,源源不断地供应各种饮料。衣食住开销大,连行都是非常铺张,记得有一次小雪说要吃野菜,结果她奶奶直接打出租车去了北京郊区,一点不含糊。我们知道,对于普通中产而言,有两种消费模式,一种是把钱花在看的见的地方,还有一种是把线花在看不见的地方。
前一种,比如天天吃泡面,衣着光鲜;后一种,表面很穷酸,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却很讲究。但是刘星家的消费状况就很搞笑了,是两手到要抓,何止是两手,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衣食住行完了,连发展型消费刘星一家也走在时代的前列。小雪夏令营,刘星的跆拳道班,周末一家子人基本不在家宅着,各种场馆啊,音乐会啊,表演啊,娱乐支出真的不少。
那年头,很多人只是听说过奢侈品,但是刘星他妈已经开始消费了。夏东海和刘梅,一个编剧,一个护士,虽然说收入不低,但毕竟也是工薪阶层,剧中呈现出的那种消费模式,有点超出这个阶层人的稳健风格,毕竟养着三个孩子啊,以后的教育啊,不确定前景啊,总要有点积蓄吧,可以他们这种消费,根本存不了钱。当然了,还有一种家庭,父母不是很有钱,但是老一代有钱,不过在这部剧中,这家的爷爷奶奶一辈,也并非是什么老华侨之类的,因此这个也说不通。
但是呢,编剧和导演基本上没有考虑太多这方面的问题,因为这部剧本身就是喜剧,就是要极度理想化,表现出一个城市家庭的幸福生活,就像刘星家的冰箱,任何时间打开,里面都有冰淇淋,高乐高和巧克力牛奶。这部剧的冲突并没有多少残酷的现实意义,因此不可能让主人公天天精打细算,愁眉不展,那样拍就不是《家有儿女》了,而是《蜗居》了。
《家有儿女》中刘星家有多富有呢?你怎么看?
小时候不懂事,只觉得这电视剧很搞笑,现在回过头来看,才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完全没发现他们家有多富有。里面有一句歌词,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编剧我就想问当年有几个家庭有这生活水准的?家有儿女1、2部的时间在2004年。当时,他们家住在“北京印象”这个小区里。房子的户型是:一厅一厨一阳台四室两卫。刘梅夫妻一个卧室,小雪一个卧室,刘星小雨一个卧室,外加一个带有开放式厨房的大客厅。
整套房中有两个卫生间,夏东海还有一个单独的书房。四室两厅两卫的户型,放到哪个年代都算是很不错的配置了,而从剧中表现来看,他们家的空间非常充足,面积怎么也得150到200平左右。在2004年的北京,那会儿北京市的平均工资不到2500块,能买得起这种房子的人,那绝对是相当不缺钱。还有就是,根据刘星小雪走路上学的情况看,他们家的房子还是学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