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题主问的是卸妆而不是化妆,古代化妆什么的我就只提一下化妆品的原料好了(其实是你不懂快承认吧懒汉子!)各朝各代女性化妆的风格和技艺都不大相同,但是人只有两只眼睛一鼻一口,也只能在这个地界做文章,所以化妆的几个方面基本上现代女性差不多,也可以分为:基础护理、打底、唇妆、腮红、眉妆以及其他几种奇奇怪怪的装饰手法(花钿、面靥、鸦黄、额黄等)。
基础护理的面脂和面膏基本上是用动物油配合中草药制成的。底妆也就是“粉”,有米粉、胡粉(铅粉)、紫茉莉籽粉三大类。米粉是用米作为主要原料碾磨成粉。后来铅粉的毒害被人们发现,铅粉就被嫌弃了,上流人士都在追求可持续性护肤,于是铅成了使妆粉不固结的添加剂,主要原料还是精挑细选的各种米。有人记下了慈禧太后专用的白粉的制作方法,极其精细考究,在新上市的白米外还要加上颜色已经微微发紫的陈米。
壮哉我西太后,深谙百年之后紫色隔离修容秘法,不愧是美容养颜界地位最高的人。紫茉莉籽粉,基本上明清才出现,就是我们宝二爷藏着的那种,据说饱含VCVE油酸亚油酸氨基酸什么的,对护肤大大滴好。另外,粉妆里较常用的还有鹿角粉、蛤粉、滑石粉、珍珠粉,还有传说中水银做的银粉和金龟子做的金粉。口脂唇脂一开始使用朱砂和动物油脂来制作,汉代以后发明了胭脂,是用红蓝花、紫草、山花、紫茉莉、紫铆等红色染料的汁液混合其他原料制成。
即可点唇,又可涂面。腮红什么的基本就是胭脂,如上。红色的玫瑰、蔷薇、石榴花等亦可做胭脂。画眉用的眉墨,石黛、青黛、螺子黛、黛黑、铜黛、螺子黛等等,都是矿物。以上化妆品的特点就是——看起来又好卸又不伤皮肤啊!甚至古人贴花钿用的胶叫“呵胶”,鱼鳔治成,卸妆时热水一敷就下来了。综上所述,古代的女人卸起妆来真的比今日的我们轻!易!许!多!于是,古代卸妆洗脸比起化妆可说的就少了很多。
最早人们用来洗脸的是淘米水,《礼记·内则》记载:“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清靧”,“潘”就是温热的米汁。唐代时,发明了澡豆,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提到澡豆的制作方法:“令人面手白净澡豆:白鲜皮、白僵蚕、白附子、白芷、芍劳、白术、青木香、甘松香、白檀香……鸡子白、面,右贰拾味先以猪脂和面暴令干,然后合诸药捣筛为散,又和白豆屑二升。
用洗手面,十日内色白如雪,二十日如凝脂。”;王寿的《外台秘要》将“面脂澡豆”单列了一卷来说明;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讲到澡豆制法:“十月采荚(肥皂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做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另外还讲到“洗面、涂擦、按摩”等诸多方法。结论:由于古代女人所用化妆品的特性,卸妆时,用澡豆或者肥皂正常洗脸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