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笔法到底是什么,都包括哪些方面?
书法是形象的艺术,但自带文化气息,虽然静止,但借助线条的跳动,展现了独具魅力的艺术语言。她告诉尔等:“我美!”[大笑]决定线条的表情,就是笔法了。把“墨兄弟”也带上?!笔法简单的说就是控笔方法,或者是笔锋运动形式。孙过庭说,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坏盘纡之类昰也。使即平动,转即绞转。又有书论云,攻书之门,有十二种笔法,疾笔、逆笔、啄笔、罨笔......常说方,圆,中锋,侧锋,藏锋;起,行,收都是讲笔法。
不妨归为三种:平动,提按,绞转。在一字或多字中三种笔法运动组合运用。楷书之前线条就是摆动。你看石片上的古人刻画,笔画极其简单;到秦简时出现挑脚,我们看到竹简上的就是隶书的雏形了,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到东晋,平复帖,丧乱帖,孔侍中帖,增加了弯折,绞转,翻笔多了,线条越来越多的变化,丰富多彩!十七帖后,唐楷逐渐出现。
武则天重视爱惜人才,用过宰相75人,却为何最器重狄仁杰?
狄仁杰和武则天是工作关系,绝不暧昧。唐朝的宰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宰相班子。同时会有好几个宰相在朝。宰相人员的调整也很正常。唐玄宗差不多是三年左右调整。一方面是形势在变,需要不同人才来任职;另一方面也不希望任何人任职时间太长,会产生太大的势力。所以,武则天用过75个宰相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不妥。她不是独独偏爱狄仁杰,武则天不是一个烂杀之人,对于耿介的大臣她非常尊重。
那些直言进谏的大臣,绝大多数是善终的。武则天,一位女性,能够登基为帝,其遇到的阻力与非议即使是现在都可以感觉到。她当时顶着的压力,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为了巩固和维护自己的统治,酷吏政治,成了武则天统治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告密、无中生有、打击异己、烂杀、私刑……,没有法制,说打击谁就打击谁。但这只是武则天统治的一段时间,没有来带社会下层的动乱,并也只是针对一部分官僚集团。
酷吏,作为武则天手中的棍棒,当他们的功能完成之后,被无情抛弃,没有人获得好下场。武则天统治主要还是依靠能人。唐高宗通过“废王立武”,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在唐初的势力,给更广大的普通人以上升的空间。武则天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任何人通过考试就能为国家所用。盛唐之所以为后世传颂,人人都有上升空间就是其中让人羡慕的一项。
武则天为选拔人才所做的努力,也是得到当时士大夫支持的原因。在用人上,武则天有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和容人之量。武则天善于汇聚人才的例子很多。比如,写“为徐敬业讨伐武氏檄”的骆宾王,武则天认为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是宰相们的过失;宋之问的龙门赋诗夺锦袍;推荐狄仁杰的看着都有点窝囊的“唾面自干”娄师德;纠正“冤假错案”顶撞武则天的徐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