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说明英宗是受人蒙蔽了才会干下那些昏聩之举。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英宗)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明实录》明宪宗在诏书中说,平反功臣这是英宗在临死前,特意交待给自己的政治遗言。这样既照顾了老爹的面子,又还了功臣一个清白。儿子做到这个份上,还有啥可说的?第二,宪宗平定了荆襄百万流民大动乱,替英宗擦了屁股;第三,明宪宗很果断的征讨建州女真,犁庭扫穴,擒斩包括努尔哈赤之六世祖、建州酋长董山在内的1700余人,并且焚毁屯寨四百座,释放被其掠夺的汉人奴隶“包衣”一千多人。
如果后来的万历皇帝有宪宗的这种政治警觉性,哪还有后来的清朝?第四,宪宗还重用名臣王越,多次出塞打击蒙古。特别是在威宁海之战中,中兴蒙古的一代英主达延汗,被明军打得落荒而逃。缓解了明英宗时期造成的蒙古坐大的孽。由此可见,明宪宗朱见深还是有一些文治武功的。但是,很多讲明史的著作,对此通通都无视,只盯着明宪宗如何昏庸无道,如何痴恋比自己年长一辈的万贵妃,如何宠信奸妃、宦官和奸臣,如何搞得朝堂和后宫都乌烟瘴气。
这就太不应该了。毕竟,连明英宗这种大昏君都能洗白,而明宪宗这种替老爹擦屁股,皇帝做的还行的皇帝却无脑黑,这着实有点说不过去。最后说说万贵妃的问题。其实,明宪宗宠幸老女人万贵妃,这本身也不是什么问题。大家不能接受,主要是社会偏见造成的。比如说,男人娶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女孩子为老婆,大家都不会说什么。而像朱见深这样娶比自己大十几岁的老女人为妃,大家就会觉得不能接受。
但其实,只要男女之间是真感情,这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如果拿宪宗娶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嫔妃就说他是昏君,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性别偏见。古人这么认为也就罢了,当代人也这么认为就太应该了。另外,就是万贵妃祸害后宫的问题。这段史料的最早出处源自万历年间,于慎行的《谷山笔尘》一书,并不见于正史。《谷山笔尘》一书中原文是:万历十二年一老中官为于道说如此。
也就是说,万历年间的于慎行听说宫里的一个老太监说,成化年间的万贵妃如何如何之坏。问题是,万历和成化给了一百多年,百年后万历年间的太监又怎会一清二楚? 后来,这段记载被照录进了清朝张廷玉修纂的《明史》后。乾隆在阅读时,都全然不信,甚至还写过专文驳斥。毕竟,有大量明朝相关史料证明,明孝宗朱佑樘从出生起,朱见深就一直知道这个孩子,否则的话,后宫中人随便说个几岁大的孩子是皇子,皇帝怎会轻易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