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很有意思。许多女性渴望通过使用高级化妆品来获得好皮肤。不然为什么做化妆品广告的明星皮肤都很细腻漂亮?而且化妆品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或限量浓度,所以原则上任何化妆品都不得宣传治疗效果。根据化妆品中添加成分的不同,化妆品可以具有遮盖润肤、清洁肌肤、舒敏等不同的护肤功能。
我想介绍一些我很喜欢用的化妆品。我之前没有经营过化妆品,也没有学过皮肤管理。刚买的,自己摸索。我会结合好用程度的价格效应,选出以下值得入手的化妆品。再加上老公也很爱给我买化妆品,不挑牌子,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喜欢吃一些水果,保健品,护肤品,化妆品,还会给自己养老钱,给孩子留教育费,剩下的自己花钱赚。
化妆品行业怎么样?那些化妆品好卖一些?投资高不高?
——以下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我国化妆品行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地发展,2018年行业零售总额已达2619亿元,同时市场需求远未饱和,市场还有巨大增长空间。通过解析其产业链,前瞻发现,化妆品产业链层层加价,代工厂供应商品牌方渠道商共同瓜分千亿市场。
其中,品牌方占据主导地位,而我国本土品牌目前落后于人,还需发力追赶。行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市场需求远未饱和我国化妆品行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地发展,2012-2018年,行业零售总额从1240亿元快速上升至2619亿元,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8%。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化妆品行业经历了由无到有的增长过程,国内本土品牌进入复苏阶段另一方面,伴随着消费升级,消费意识苏醒,消费群体扩张,化妆品行业逐渐从低端市场转向高端市场。
量价齐升持续推升化妆品行业景气度。不过,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化妆品市场需求远未达到饱和状态。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17年国内人均化妆品支出仅为181元,远不及日本1196元。对标接近饱和的日本市场,国内的化妆品市场有望发展到万亿以上的体量。本土品牌还需发力,营销与研发双轮驱动在化妆品产业链中,品牌端占据主导地位,品牌商和渠道商是重要的提价环节。
数据显示,品牌端毛利率普遍在60%-70%,净利率为5-10%,是整个化妆品产业链上利润最高的环节。而高利润则来自于品牌溢价,又进一步影响了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目前全球市场上,高端化妆品品牌甚至中高端化妆品品牌几乎被欧美国际大牌垄断,品牌溢价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我国化妆品品牌品牌溢价能力不足,产品大多靠着高性价比的优势在低端市场上竞争,产品定价大多数在100-200元之间,有些甚至在百元以下。
一方面,本土品牌错过了20世纪初的发展黄金期,我国化妆品市场份额被外资品牌抢占另一方面,本土品牌在产品研发和营销投入上落后于国际品牌。因此,本土品牌想要崛起,提高竞争力,还要从重视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力和把握消费趋势,寻找弯道超车的机会两方面入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化妆品市场。
护肤品到底是日本的好,还是欧美的好?
日系走精细护肤路线,皂基洁面去油脂 水疏通毛孔 乳添加水油。基本上再好的日系洁面都含有皂基,多与少的问题。大部分妹子不是油皮就是混油,在20 的年纪段很难抗拒皂基的洗感。但是出于维稳的目的,还是少用皂基。看看日本多少妹子敏肌薄皮吧。开价防晒使用感甩欧美系几条街,但是防护力就见仁见智了。不过上班族学生党日常晒不到什么太阳的情况下,使用日系开价防晒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精华买买美白就好,保湿精华买它作甚明明是乳霜的活。抗老我们看欧美就好真的。彩妆部分怎么说,国内买日妆真的太难买了,而且贵。而且就价格来说,开价同等质量在我眼里没有韩系便宜,同等价格没有欧美系好用。欧美系欧美真是站在各行各业的巅峰,独孤求败。除了使用感不如日系,但是论效果还是欧美。欧莱雅这种集团精华防晒粉底蛮多还是日本代工,往往买回来背后一堆日文。
因为秋冬的成熟肌肤极度干燥,我个人比较喜欢享受这套高保湿抗皱有体率的产品。桌面大部分是护肤品,抽屉里有很多彩妆。彩妆色号多,比护肤品多好几倍。我不是故意拍照的。不过我手机里有一些小时候买的彩妆分享一下。这是30年代初,对护肤品的需求很少。女儿七八岁上学,正好是最漂亮的年纪,就是偏爱穿一套衣服配一套长相。
年轻时看日韩,老了买欧美。日本一万元的面霜,1000元的粉底真的不懂,欧美定价更合理,但是看不起包装材质就好。今年欧美系将全面生产护肤油。只看油皮不要板结。彩妆小姐都是事业有成,节俭靠人。色度感人,容量感人,但是包装很马虎。也许高仿包装会比正品包装好。所以XX一定适合中国人,XX一定不适合中国人的绝对结论是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