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不要气馁,尤其是非一线城市。新中产阶级的地域和年龄决定了目前还是有局限性的。北上广深占大多数,80岁以后被部分二代占据。真正从零开始营造新中产氛围的人不多,但有明显的趋势。在这里,下一阶段中产阶级的标准要求更高。现在是新中产的定义,下一次就是中产的定义。这个要求在美国不低。要知道年薪710万美元才是标准的中产阶级。
二线城市新中产消费趋势低负担多买房重品牌,这和一线城市差别大吗?
有句话曾经很流行,一线城市容不下身体,三线城市容不下灵魂。说的是房价高企的压力及生活精华配套不足以让新贵们心理满足的矛盾纠结现状。相比之下,二线城市的大批崛起和房地产的迅猛发展,物质和精神配套的优化提升,产业和薪资的吸引力增厚,确实已成为大部分新贵们的次优选择。二线城市没有一线的拥堵和让人难以喘息的高节奏高压力,而各种教育医疗影院等的需求设施已经不输于一线的场景,俨然成为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新贵生活新天堂。
而如果还是眼巴巴地盯守着一线买房置业,则必须压抑面积地段品质品牌的真实需求,战战兢兢地扛起一套不太让人满意但又无可奈何的房子,甚至从此得节衣缩食减少应酬降级消费,变成房奴一族。因此看来,留守一线固然表面上光鲜亮丽,但内里的苦处留与谁说!拓展二线则性价比高,压力与乐趣齐飞,品质与需求共鸣,从经济学和理性消费的角度上看,似乎更佳。
一线城市新中产的生活焦虑,一套房真的可以解决吗?
焦虑从来都不是物质带来的,如果房子给你带了焦虑你想尽办法买了一套房子 那我想你还会因为车因为一些物质而焦虑 我记得我18岁那一年一直想买一部相机,父母不让,做摆现在我的相机和内存卡落在桌子上吃灰欲望和焦虑挂钩 ,而欲望是自己纵容出来的如果是因为焦虑你买了房子那你也会因为车子焦虑 无穷尽的焦虑 ,我想表达的意思不是不买房就不会焦虑买了房就可以解决焦虑 而是你看事物的态度 你的焦虑换个词就是没有安全感 一套房子就能提供安全感吗? 不一定 ,安全感从来就不是别人给的我也焦虑过 因为房价的猛然上涨我也怕到最后自己连购房门槛都跨不进去 自己就这样了吗? 连落脚之地都没有 我经过好长时间的思想挣扎我想通了 我要改变现状 我要比现状更努力 要体验更多的生活 。
新中产的定义是什么?
新中产阶级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另外,我觉得新中产阶级有这样几个特征第一,通货膨胀性体现。过去,一说到有钱人家,中产家庭,想到的是80年代的万元户,2000年代后的50万以上家庭。但对于钱越来越毛的今天来说,这些钱不算是大数目了。起码都得是100万以上的存款及资产。第二,资产性。如今,在房子大幅上涨的时代,房产是衡量新中产一个重要指标。
新中产阶级,不仅有两套以上楼房,而且还涵盖了学区高档小区环境好等多重概念为一体的房子。除此外,资产多样化,还有股票黄金基金债券等等多项资产。第三,知识时代。以前一提到中产阶级,他们当中有一部分群体可能是暴发户,拆迁户等等。而现在中产阶级的整体文化水平越来越高,素质也大幅提升。中产阶级是身份象征,在学历上也是金字塔顶端的。
新中产有房有车有100万现金可理财,你达到了新中产的标准了吗?
我没达到,我这辈子都很难达到,而且我认为这个标准不科学。本科学历,有房有车,我有了,这都不难,我相信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奋斗几年都能达到这个条件108万可投资资产看似遥远,但如果有良好的理财规划和习惯,经过一些运作也不是特别难,起码能让人看到希望,但这个家庭平均收入65万元是什么鬼?我举两个数据,你就知道这个数据有多扯。
首先是中国的平均工资。这是统计局公布的一组数字。在这份表格中,2017年最高平均工资为北京13.17万元。基于这个数据,我估计很多网友都不会确定是被平均了。好了,按照这个更高的标准,双职工家庭13.17万* 2 = 26.34万元,26万元65万元的标准差就高多了。平均多少钱?开个玩笑,就算现在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双方都是6个老人,平均工资加起来也勉强够65万,这在北京还是有的,在其他城市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