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养蚕农民就算买得起丝绸,在古代能穿吗?古代的染料没有现在的强,洗几次就掉色是必然的。一是养蚕农民年收入高。养蚕虽然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庄稼略赚钱,看起来也没那么辛苦,但是收益也不是特别丰厚,而且有一定的风险。
古代农民都有养蚕的,为什么穿不起丝绸?
这个问题可以分三方面来答。其一是,养蚕的农民每年收入高不高?养蚕之业虽然比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庄稼获利稍高,似乎没那么辛苦,但是收入并非特别丰厚,而且也一定的风险。皇明典故纪闻中记载,明宣宗曾对侍臣说朕尝历田野,见织妇采桑育蚕缫丝,制帛累寸而后成匹,亦甚劳苦。醒世恒言中对于养蚕之人如何辛苦则有更具体的描述育蚕有十体二光八宜等法,三息五广之忌。
第一要择蚕种。蚕种好,做成茧小而明厚坚细,可以缫丝。如蚕种不好,但堪为绵纩,不能缫丝,其利便差数倍。第二要时运。有造化的,就蚕种不好,依般做成丝茧若造化低的,好蚕种,也要变做绵茧。北蚕三眠,南蚕俱是四眠。眠起饲叶,各要及时。又蚕性畏寒怕热,惟温和为得候。养过蚕的都知道,蚕宝宝很娇气,喂的叶子上不能有水,而且最好是嫩叶才爱吃,还需要人晚上起来接着添食物。
即使一切都做得很妥当,也有年份不好,蚕茧成色不好只能降价售卖的年份,足见养蚕不易。其二是是丝绸价格为什么这么贵?现代社会,网上卖的蚕丝被其实也不算太贵,但是等蚕丝变成了真丝睡衣丝巾,价格就颇令人望而却步。从蚕茧的缫丝到染色织造,每一步都会越来越贵。有些丝织品的种类很费丝,且织造耗时耗力,所用染料也不便宜,最终成品一般人家自然买不起。
现代洗涤丝绸衣服要用专门的洗剂,轻柔手洗,才能延长使用寿命。古代的染料并不像今天一样牢固,洗几次就难免有褪色的风险。如果自家养蚕,自家纺织,则机床又价格不菲,还要缴纳课税。其三是,即使养蚕的农民能够买得起丝绸,他们在古代能不能穿?如果在明代洪武年间,他们作为养蚕的农民,可以穿一点丝织品,但是种类有严格限制。
文献记载,洪武三年,下令普通百姓的衣服禁止使用锦缎和丝绸,允许使用防丝平纱。所以养蚕农民能穿的丝织品并不多。但是,有比他们更严格的限制。洪武十四年,农民家里还能用防纱的丝绸,商人家里只能穿丝绸。如果其中一个农户家是商户,是不允许穿纱防的。而且衣服颜色也有限制。吴五岁时,民间女子的衣裙不能绣金,颜色只有紫色。通常,他们的衣服只有紫色,绿色,粉红色和其他浅色,不允许红色,绿色和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