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韩剧或者韩国电影比较多的观众应该对韩国古代服饰比较熟悉。我觉得韩剧《大长今》在中国很受欢迎的时候,就有观众开始研究韩国古代女性的服饰了。其实在清朝之前,朝鲜的服饰和明朝汉人的服饰差不多。其中韩服男装变化不大,只是融入了朝鲜的一些元素,尤其是朝臣的服装和大明的官服相差无几。
韩国和中国一样也过春节,韩国的春联为何都是白色的?
浅谈韩国春联用白纸写黑字。白白天。篆书园日字,上一点,表示日头太阳。黑黑夜,有月亮。白,为乾为阳。黑,为坤为阴。正符合韩国国旗中间的太极阴阳鱼。日月组合,称明。符合大自然。在我们中国春联,过去都是红纸写黑字。古来人常说红黑染不清,红也表示黑。用红纸黑字写对联,属阴无阳,有黑夜无白天。况且百家姓,白姓很多,红姓少,几乎无。
为什么女医明妃传里的服装让人觉得像韩国古装,而过去的87版红楼等却完全不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韩服本来就是从汉服演变而来的,自然也有朝鲜本土的服饰特征。实际上,清代以前,朝鲜的服装和明朝汉人相差不大。朝鲜的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时期有很多墓葬。新罗统一朝鲜全境以后,向大唐称臣,学习了大唐很多的东西,也包括服饰。由此,朝鲜才有真正意义上全国性的服饰。根据近代考古发掘可以证明,新罗的韩服和汉服大同小异,区别很小。
韩服的朝鲜国王明朝亲王服当时新罗的资料记载新罗贵族妇女开始穿着全身裙和阔袖的上衣襦。而男士就穿着窄身长至膝盖的上衣和阔身裤,并把裤脚绑在足踝。不过,到了高丽王朝时代,韩服却有一定变化。这主要是高丽一度被元朝征服,贵族被迫开始穿着蒙古服饰。久而久之,韩服就有一定的变化,和传统汉服开始有区别。但朝鲜李氏王朝时期,朝鲜再次向大明称臣,并且被册封为国王。
加上大明帮助朝鲜驱逐倭寇,解决了壬辰倭乱差点亡国的危险,又迅速撤军。朝鲜从上到下都很感激大明,尤其是读书人直接拜中国的皇帝和孔子。这一时期,韩服再次汉化,不过不再单纯是唐代的齐胸襦裙,还加上了明代袄裙。有意思的是,到了李氏王朝中后期,也就是满清时期,大明已经亡国,李氏王朝的韩服只得开始了本土化的演变。
其中,韩服男装变化不大,只是融入一些朝鲜本土的元素,尤其是朝臣的服装几乎和大明官服一样。但女装却有变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高腰化,也就是裙子几乎高达胸部,而上衣则较短。一种说法,这是朝鲜劳动妇女经常需要干活时候哺乳,这种服装比较方便。所以,大家看看朝鲜那个时代的照片,会惊讶的发现朝鲜已婚妇女很多是袒露胸部的,当然未婚女孩则不会这么穿。
古代的服装为什么要做成宽袍大袖的?古人不会感觉不便吗?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古人的衣服都是宽袍大袖,不以利于行动的。为什么汉服大多是宽袍大袖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东西方的审美观不同。宽袍大袖体现的是一种威仪感,一种含蓄的美,和西方比较崇尚人体的形美,曲线美是不同的。但是我们的先辈们穿这种衣服,平时不会感觉不方便吗?如果说穿着这身衣服去下地干活的话,当然是会不方便的。
但是呢,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影视剧上的宽袍大袖的汉服基本上都是属于礼服,只有在特定的场合穿,比如祭祀婚礼等等。部分常服虽然也是宽袍大袖,但是都不是用于日常劳作的。就像我们不可能说穿着西装,穿着风衣,穿着连衣裙下地里劳作一样,古人也不会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下地劳作的。具体的下面就以明朝的男款服饰为例说明一下一般来说,我们比较多说的宽袍大袖的衣服包括道袍直身玄端等等,比如儒生一般穿的比较多的是道袍襕衫深衣等等,这一类比较多都是宽袍大袖的,因为儒生比较少下地劳作,平时穿此类衣服比较显仪态。
另外,汉代的服饰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仪式的象征,涉及到社会阶层。所以达官贵人穿的多,也穿宽袍宽袖。比如圆领长袍,官服,皇帝的御袍等等。这些人一般也不需要工作,有很多人在侍候他们,所以他们的着装大多因为官阶而需要宽袍大袖,他们的制服也逐渐趋向于此。明初受元朝蒙古人影响,衣服会更贴近皮肤。明朝越晚,长袍和袖子越宽松,大概是为了穿起来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