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剧照2施琅投郑成功。福建晋江石朗2003年建造的石朗雕像,叛乱后还原为清朝。2000年,李成栋反清复明,杀死施琅等人,施琅投奔郑成功。珍珠本身和施琅无关,也没必要替施琅说话。后来他的名篇《平海集西蜀》最后一行,又推荐了施琅,然后第三次推荐了施琅。最后康熙敲定了施琅。
如何评价施琅?
施琅收复台湾,维护了中国的统一。以前我们国家宣传郑成功收复台湾,对施琅收复台湾很少评价。鉴于现在台湾有独立的苗头,施琅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代表形象,而台湾台独势力则将施琅视为侵略台湾的投降者。从维护国家统一的层面来讲,施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应该正面评价他。施琅雕像,建于2003年福建晋江施琅降清反叛再降清。
一施琅降清。1646年,施琅原来是明朝总兵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的部将,郑芝龙投降清朝后,清朝利用他的名声招降了不少旧部。施琅在施福的带领下投降了清朝,并且参与剿灭抗清义军,主要在广东的顺德增城和东莞地区作战,功劳不小。清朝将领李成栋是主将,在上奏朝廷的奏折中刻意贬低施福施琅以及率领的军队,无奈寄人篱下。
施琅剧照二施琅投效郑成功。1648年,李成栋反清复明,追杀施琅等人,施琅投效到郑成功手下。很快施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部将。因为郑成功为了筹措粮饷,海军登陆劫掠富户政策,施琅反对,郑成功就夺取了施琅的军权,让他赋闲。1651年施琅在赋闲时,遇到清军偷袭厦门。厦门守将逃跑,施琅率军击败了清军。立了功劳的施琅本以为郑成功要官复原职,可是郑成功看出他嚣张跋扈,对他有戒心,并没有恢复军权。
郑成功剧照三施琅再次降清。施琅有个部下曾德,他为了出头,不愿意待在施琅手下,投奔到郑成功营中担任亲随。施琅将曾德抓了回来,郑成功下令不要杀他,施琅却立即杀了曾德。施琅的父亲弟弟和他自己都被郑成功拘捕。施琅在自己亲随和当地居民的保护下逃回大陆。1652年7月,施琅的父亲和弟弟被斩杀,施琅再次死心塌地的投降清朝。
施琅攻台湾。一1662年,康熙元年。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击败了郑经攻击福建海澄的部队,1664年施琅率军收复厦门等地。不过鳌拜等当权者打算招抚台湾郑经,孔元章负责招抚工作,不过招抚失败了。施琅攻取台湾的建议被束之高阁,并裁撤了施琅福建水师提督的职务,待在京城13年。一个是清朝主力用于平定三藩,二是怕他再次反叛,毕竟反叛了好几次了。
康熙皇帝像二1682年,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也被提上了日程,大臣李光地等举荐施琅为攻打台湾的人选,这是的施琅已经62岁了。他被再次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并加太子少保的头衔。1683年6月16日,施琅和台湾刘国轩激战于澎湖,击溃刘国轩部队,刘国轩做小船逃回台湾。施琅采取战抚结合,台湾郑克爽于8月13日投降。
施琅不计前嫌,祭拜郑成功。施琅台湾弊政。施琅晚年主政台湾,他严禁广东客家人迁居台湾,理由居然是广东潮汕惠州等地出海盗。并且迁居台湾的人员不让带女眷,就是不想让他们在台湾扎根,造成台湾妇女奇缺,阻碍了台湾发展。施琅还抢占了早期台湾南部的土地,归到施琅名下,估计有一半左右,号称施侯租田园,一直延续到清朝割让台湾给日本人。
康熙收复台湾时,为什么会启用施琅,施琅又发挥了多大作用?
清顺治三年,26岁的施琅,跟着郑芝龙一起投降了清朝。可是清顺治六年,29岁的施琅,又背叛了清廷,选择归顺郑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说,清廷应该已经将施琅给除名了,一叛再叛,这样的人有什么可以重用的价值呢?让人想不到的是到了顺治八年,31岁的施琅又一次投入了清朝的怀抱,背叛了郑成功。面对反复无常的施琅,清廷是怎么处置的呢?清廷的处理办法很简单,那就是雪藏他几年再说。
于是才在37岁那年,清朝顺治十四年,在雪地里藏了六年的施琅,得到了一个同安副将的职位。同安当时是泉州府下辖的一个县,所以他的官职其实也不算大官,上面有正压力。四年后,也就是清顺治十八年,四十一岁的施琅升任同安连长。也就是说,从31岁到41岁,施琅在清廷潜伏了10年,才勉强当上了军队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