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巴库是阿塞拜疆最大的城市,也是外高加索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位于这个半岛上。▲巴库▲巴库▲巴库▲巴库阿塞拜疆是一个工业和农业都较为发达的国家。工业中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火力发电、机械仪表制造、黑色金属冶炼等为代表。农业方面,一半的土地适合耕种,农作物除主粮外,葡萄等水果、核桃、榛子以及蚕育种比较有名。
渔业主要是里海的鲟鱼鱼子酱,但产量因资源在逐年减少而递减。阿塞拜疆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俄罗斯、土耳其、中国和意大利。优良的马和鱼子酱是阿塞拜疆更具特色的传统出口产品。▲阿塞拜疆纸币库塔比馅饼堪称阿塞拜疆的国菜,它们里面塞满了南瓜、蔬菜、肉或者仅仅是一些香草,然后翻过来放在煎锅上烤。阿塞拜疆人喝茶加果酱,任何社交场合都离不开茶和各种装饰。
它通常用果酱加糖,并用百里香、柠檬、薄荷或玫瑰水调味。当家庭在讨论联姻时,茶盘能很好地显示出进展情况。如果是不加糖的,就需要更多的谈判;如果是有糖,婚礼肯定是有希望的。阿塞拜疆的地毯等工艺品也很出名:阿塞拜疆几乎没有河流可以通航,大部分货物,包括运往国外的货物,都是通过铁路和卡车运输的。阿塞拜疆6至17岁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小学教育从6岁开始;中学教育从10岁开始,分别由五年和两年两个周期组成。整个国家几无文盲。首都巴库有许多大学和研究所,其中包括阿塞拜疆国立经济大学(成立于1929年)、阿塞拜疆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945年)。阿塞拜疆有完善的健康医疗保障,向病人免费提供的医疗服务由对工人个人征收的一般税以及对工厂和其他公司的收入征税来支持。
阿塞拜疆于1991年独立后组建了一支国家军队,包括一支陆军(部分由苏联第四军的人员和物资组成)、海军和空军。各类现役军人加上警察等,约有10万人。阿塞拜疆是总统制国家,总统直选,任期7年,且不限届数。关于阿塞拜疆的历史,古代的阿塞拜疆曾是波斯帝国的一部分。在俄罗斯帝国和伊朗之间的一系列战争之后,两国通过《戈勒斯坦条约》(Gulistan;1813)和《土库曼切条约》(Turkmenchay,1828)在两个帝国之间建立了新的边界。
俄罗斯“收购”了巴库、和埃里温等地。到1901年,巴库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引来了大量移民人口。巴库实行复杂的种族隔离,俄罗斯人和亚美尼亚人居住在市中心,穆斯林聚集在不同的地区。财富越来越集中在俄罗斯和亚美尼亚人手里,导致民族问题冲突不断发生。但1918年以前,没有一个具体的阿塞拜疆国家存在,当地的阿塞拜疆人被俄罗斯人称为“鞑靼人”。
一部分阿塞拜疆知识分子则开始有了“土耳其化、伊斯兰化、欧洲化”(“Turklashirmak,Islamashtirmak,Avrupalashtirmak”)的思想倾向。随着俄国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尾声,俄军撤出高加索地区,阿塞拜疆人宣布独立。1918年9月,阿塞拜疆民族主义者与突进的土耳其军队结盟,占领了首都巴库,并对亚美尼亚人进行了大屠杀。
但1920年4月苏联红军进军巴库,又把这个年轻的阿塞拜疆国家给灭了,然后是存在于苏联境内的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它持续了71年,直到1991年8月30日宣布独立。由上述历史可知,今天阿亚两国围绕纳卡地区的战争,其实是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世纪仇恨的继续。这一仇恨,与苏联时期苏联对这一地区领土划分的反复不定有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针对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的暴力抗议和种族间冲突,1988年在苏姆盖特和1990年在巴库发生的反亚美尼亚大屠杀,以及阿塞拜疆人和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之间的持续战争,导致莫斯科于1990年1月对共和国采取军事行动。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阿塞拜疆独立,纳卡地区也宣告独立,但国际社会不予承认。
此后不久,亚美尼亚人在纳卡地区与阿塞拜疆人之间爆发全面冲突,直到1994年停火。有意思的是,阿塞拜疆从1993年开始至今,是阿利耶夫父子先后执政当总统。27年过去了,纳卡地区的战火竟然重新熊熊燃起,跟土耳其是盟友,跟土耳其一样,一心向往做欧洲人的阿塞拜疆,这一回能否夺回被亚美尼亚控制的领土呢?最后,纳卡地区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简称,此地的卡拉巴赫马很有名,它是阿塞拜疆独有的,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品种之一,它以其毫不费力的速度、智力和耐力而闻名,是阿塞拜疆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