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保健食品都是骗人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有人说保健品都是骗人的,这种说法正确吗?我个人认为,正确也不完全正确。为什么这么说呢?你听我说一说以下的几点。1.那些夸大宣传的保健品就是骗人的。事实上保健品是不能治疗疾病的。但是就有一些销售保健品的销售员和商家扩大宣传,说保健品能治这个病,能治那个病更有甚者说可以治疗百病。像这种夸大宣传的保健品,难道不是骗人的吗?2.卖保健品的销售员,利用骗人的销售方式欺骗不懂的中老年人。
销售保健品的销售人员利用会议销售,利用中老年人养生需求,组织各种形式的会议销售,欺骗这些中老年人对保健品知识的不懂牟取暴利。这些销售保健品的销售人员,大谈特谈,虚假宣传,打着养生的名义,去对这些中老年人进行欺骗,欺骗他们保健品可以有这种效果,有那种作用,像这样的方式销售保健品难道不是骗人的吗?3.合格的保健品,是国家批准的。
明明不到30岁,为什么有些年轻人比中老年人更爱买保健品?
说未老先衰的征兆不为过吧?也许自己的父母亲还在辛勤的劳作之中,一分钱的额外支出都舍不得呢?下一辈的自己却一边啃老,一边又吃了每天的一日三餐,还在见缝插针的食用所谓的保健品,不可思议啊!年龄长者,又有相对固定的经济来源,生活条件的改善,希望通过外力作用延年益寿的企盼可以理解。只是年轻人想从保健品种得到什么东西呢?不是内心空虚寂寞无聊,就是有什么心理疾病再能有什么其他原因呢?无病呻吟,乱投医,见庙门就进,就烧香,鸡吃食一样的频繁瞌头,没病也会急出病的。
如果有病讳医的不吃药,却乱吃保健品会担搁治疗,影响健康,误了前程的。夸大其词的保健品及其心术不正的推销行为,导致因病失去了医治机会而死亡的并非危言耸听。如果认为是空穴来风所杜撰的故事,那么为什么官司缠身的保健品公司比比皆是呢?年轻人早起早睡,适当运动,不必为身体健康状况过分担忧。即使身体小有不适也可通过正常治疗容易全愈的。
如何看待宁波退休老教授花几十万买保健品,又去打了19万元的针?
保健品之害,已经成了很多做儿女的心病,而很多老人偏偏就迷信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甘愿上当受骗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缺乏亲情关怀让保健品推销人员有机可乘。很多推销保健品的公司,恰好抓住这个点,大打柔情牌,亲情牌,先是小恩小惠施以关怀,骗取老人的信任,而后再步步为营,一个又一个套餐,一个又一个产品给老人推荐。
我想宁波退休老教授恐怕就是上了这样的套。第二,牺命心理,极容易被保健品推销人员制造心理恐慌。很多老人到了晚年,最怕的就是生老病死,而那些保健品推销人员恰好也抓住老人这种心理,强调吃药不如吃保健品,安全又健康。而老人们一想,对啊,干嘛要花钱去医院看病吃药啊,于是乎,就盲目相信了这些骗子的话。第三,保健品推销人员营造产品热销氛围吸引老人。
时下,在很多城市都能看到一些保健品公司的影子,他们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先是用送礼物来吸引一些爱沾小便宜的老人,然后再找一些托来制造气氛,让个别老人说疗效有多好。这招恰让很多老人容易相信,因为身边熟悉的人哪会有假啊。第四,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让老人敢花。推销保健品的那些骗子,常常从这里下手诱导老人,在上述几招都用灵之后,开始往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方面去下功夫。
你别说,老人一想,有儿有女又如何,他们能给我什么,还不如我自己好好享受呢,结果真不把钱当回事,因此,才导致钱不断被骗还不警醒。很多时候,人老了思维能力退化了,辨别力也下降了,尽管如这位退休的老教授有一身学问,那又如何?面对最现实的生活,他们的专业根本抵挡不住骗子的诱惑。所以说,看似高学历,有知识,对老人们来说,没有任何用处了。
有些老年人平时生活极其节俭,为了身体健康却买保健品大把花钱,这样做值得吗?
这些老年人的行为,我认为值得!我要为这些老年人点个大大的赞,他们生活节俭不奢侈,不喜肥滋厚腻,喜清淡饮食,好平平淡淡的生活。也许他们是为了自已,为了自己的身体,他们深知自己年纪大了,肠胃功能消化不怎么好了,吃好了反而对身体不好,“三高”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什么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等,他们经历了很多,亲眼见过的、亲身经历的生死离别,他们知道原因:因为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了,人老病来,这是自然规律。
但这些老年人不认命,他们想要健康,他们想多活一天,这么美好的生活他们不舍离去,他们想要“越老越红”,他们更想看到儿孙满堂……更也许,他们是因为别的,他们是为了想减轻儿女们的负担,他们不想让儿女为自已当心,他们想让儿女们在外安心的工作,想让孙辈们在学校安心的念书……他们老了,做不了别的,唯有让自已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