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端起其中一杯,剩下一杯袭人便端着来寻林黛玉,不想宝钗也在,这一杯茶该给谁?袭人也没有主意,就说了:“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袭人的话很合理也很得体,不过一杯茶,谁最需要谁先喝,反正后面还有。然而接下来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表现却很出人意料。文中写道:这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
”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了半杯递与黛玉手内。袭人笑道:“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得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宝钗和黛玉的这个表现,在场的花袭人估计会感到非常震惊。因为无论是薛宝钗还是林黛玉,两人的行举与她们素日的行举完全不是一个人。薛宝钗素日识礼妥帖,不会作出留半杯茶给别人用的事来;至于林黛玉,生性敏感,当年连剩下的两只宫花都不要,怎么肯喝别人剩下的半杯茶?然而事实上它又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作者安排这么个情节,究竟是为什么?思来想去,有四个信息:一,林黛玉内心彻底与薛宝钗和解众所周知,林黛玉是有洁癖的,以至于贾宝玉被烫伤了脸,都不敢给她看到伤处。
此外,林黛玉又是异常敏感而自尊的,当初史湘云接了王熙凤的茬说了声那优伶像林姐姐,贾宝玉不过跟史湘云打了个眼色,林黛玉的自尊心便受不了,为此和贾宝玉闹了一场。至于薛宝钗这位威胁到自己爱情的敌人,林黛玉更一直保持警惕和敌意,所以,在周瑞家的为薛姨妈送宫花,将最后两支送到她面前时,她选择了无视,理由是:“别人挑剩的”。
两支宫花,林黛玉都觉得备受冒犯,可这时,怎么就甘心将宝钗漱口剩下的半杯茶一饮而尽呢?原因是彼时她已经不再将宝钗视为敌人,反而是真心实意将其当成了姐妹。在第四十五回,在牙牌令一节,林黛玉脱口而出《西厢记》相关句子,被薛宝钗抓住了把柄,赶来屋里进行了一番说教。在旧时,《西厢记》因为故事大胆、男女主人公私相授受,与当时社会礼教格格不入,被人视为洪水猛兽。
作为一个大家闺秀,林黛玉如果被人发现偷看了禁书,传出去面临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可是,被她一直敌对排斥的薛宝钗,却在发现后不仅没有传扬出去,而是私下苦口婆心来劝说。单纯的林姑娘哪里会想得到,这位宝姐姐既然一听就知道该句子出于何处,必定也是熟读此书的。当时非常的感动,甚至自责当初不该“小人之心”只当宝钗心里藏奸,以林黛玉的孤傲性情,能说出这番话来,是真的被打动了。
此后,林黛玉便与薛宝钗亲密起来,以致于连贾宝玉一度看不透,私下悄悄问过黛玉“如何孟光接了梁鸿案”了?林黛玉这个人,一旦对某人卸下防备,便完全失去了判断力,加之自幼失去双亲、寄人篱下,便对亲情非常的渴望。因此,即便后来薛姨妈假意说要撮合她和宝玉,薛宝钗拿她和臭恶的薛蟠打趣,她竟然也不恼,言语间只是表达出想认薛姨妈为娘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