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作者短短四句诗,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对人生的认识,从历史的变化,发出沧海桑田无限感慨。同时,也说明,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为人处世,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更要用发展的观点去处理问题。你对这首诗怎么理解?读者可以拿这首诗跟家里的孩子们讨论,一起学习。所以,欢迎大家留言、收藏,转发,弘扬传统文化!谢谢!。
战国七雄GDP排名、人均GDP排名怎样排?你怎么评价?
说实话,我们现代用GDP总量或者人均GDP评价经济,十有八九就是一个笑话,千百年以后,后人们回顾这个时代的时候,也许会捧腹大笑。这就好比我们看明清时期的女人裹脚一样,毫无道理可言。所以我们现代要用GDP来评价战国时期各国的经济水平,其实也证明不了什么。首先那个时代不看GDP,无法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字。那么很多人会说,看人口多少决定GDP的多少。
这只是一个很片面的做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商业活动是否比农业生产更容易创造GDP?至少从现代经济角度来看,商业所产生的GDP要远胜于农业生产。而商业所需要的人,显然是比农业生产所需要的人少的多,因此光看人口无法比较出真实的GDP。这就好比拿沙特和阿三作比较,你能说阿三比沙特富有吗?一、战国七雄比较农业,可以从地盘和人口着手。
战国时期天下有七大诸侯国,分别是韩赵魏秦楚燕齐。这七个国家的GDP现在显然是无法做一个具体的统计了,毕竟我们现代都无法统计完善自己的GDP,更何况是两千多年前呢?所以要看经济发展程度,也是一个困难的话题,只能从某一个重要的侧面来看。比如说农业,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所以通过农业来比较GDP,是相对比较合理的。
而农业所依靠的除了自然环境以外,主要起到作用的,就是土地和人口。这两样越多的诸侯国,这农业自然越发达。1、战国七雄人口数量比较。因为不同时间,这个答案不同,所以我们姑且以长平之战作为临界点,看看这个时期战国七雄大致的人口数量。首先是秦国,人口在600万人左右,这是相当庞大的一个数量了。其次就是赵国,人口在300万左右,楚国人口最多,达到了800万人左右。
韩国则有200万人左右,齐国有400万人左右,魏国有300万人左右,而燕国看似弱小,其实也有300万人左右。这么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好像楚国在人口方面是最占据优势的。而秦国只能排第二梯队。至于大家比较看好的赵国,其实也只有300万人口罢了。2、战国七雄土地面积比较。土地面积或许才是衡量当时农业实力的重要标准,因为你人口再多,这土地稀少的话,很多人就要待在家里吃闲饭,甚至吃不上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