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经济”推波助澜 聚美乘风破浪2013年,国内美妆产品零售规模激增,人均化妆品支出从16.1美元增长至25.8美元,但是与发达国家诸如韩国(167.9美元)、日本(216.4美元)以及美国(350.5美元)相比,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正是巨大的市场空间给“美丽经济”带来快速增长的规模,给聚美优品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发展环境。
成为美妆龙头 尽享行业盛宴2010年3月成立,聚美优品上市前,2013年净交易额5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6亿元。2014年5月纽交所上市。2014年,以超过1000万的活跃用户数、60亿元的交易额、88.9%的重复订单率、仅仅1300万美元的累计融资额、成立第三年就开始持续盈利、49%的移动端收入占比等一系列靓丽的数据,彻底颠覆了传统电商亏损烧钱的形象,也颠覆了我们对传统电商以持续烧钱、亏损换规模的认识。
在资本的助推下,聚美“虚构”了中国第一美妆电商的头衔,仅靠年轻女性用户为旗下美妆产品、服饰和生活用品买单,无奈天花板太低,理想太大,力有不逮。让人看不懂的聚美系“多元化”布局上市后,为改变对单品类的依赖程度,自2014年四季度开始,聚美启动转型。将美妆平台业务全部转向自营,并重金抢占海淘风口,由美妆垂直电商转型为以美妆为核心,加速开拓母婴、保健品、轻奢等女性时尚品类,将市场空间由原来 2000 亿的美妆扩展为万亿级的女性消费。
2015年7月,2.5亿美元领投宝宝树(其他方跟投5000万美元),发力母婴品类,以图通过宝宝树的母婴社区聚焦流量,通过电商变现流量,为公司的母婴战略加码,抢夺在“她时代”的渠道和流量优势。由于转型母婴产品,将化妆品的第三方业务全部转为自营,较低毛利率的母婴产品占比一度上升,导致公司2015年第二季度的毛利率为30%,较上年同期46%明显下降。
自营部分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收入结构的变化,导致利润率同比显著下降。在自营和发力母婴产品的基础上,公司毛利率下沉、增长乏力,对公司的利润增速和股价施加了较大的压力。因此除了化妆品、母婴两大品类之外,聚美也开始借海淘战略继续向食品、保健品、轻奢等品类扩张。之后陈欧和他的聚美优品不断地尝试跨界新业务。2017年5月,聚美宣布跨界进军智能家居领域,并首发了两款空气净化器。
2017年8月,聚美优品完成对深圳街电科技的收购。“街电”却由于被传不给服务商结款、资金短缺、融资失败等问题,一度成为焦点。除了共享充电宝,聚美优品还花了1430万美元投资了由张翰、张钧甯主演、改编自安宁同名小说的都市爱情剧《温暖的弦》。虽然一度获得热播,但着实让人看不懂发展方向。2017年9月,面对国内火热的消费金融市场,陈欧又将目光转向了金融圈的“现金贷”业务,不过刚推出不久的“颜值贷”,随后就涉嫌违规向学生发放贷款,再一次冲上了风口浪尖,导致股价接连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