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简单有表达欲和被人看见的欲望,再加上我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数字营销的,和各类微信公众号主打交道多了,自然也要自己开一个,不然显得多不敬业。我的公众号叫土土土槽,这个名字当初真的是随便起的,因为上司让我注册一个做互联网吐槽类的科技账号,我就想了这个名字,没想到后来公司不用这个号了,我就拿来自己用了。
中途也没改名字,一直用到今天想改也不好改了。所以开公众号的各位一定要想清楚再起名字啊!!最开始,我只拿公众号当个人博客用,想写什么写什么,想什么时候写什么时候写。毕竟平时工作累成狗,没多少时间定期运营。后来换了份清闲点的工作,直接导致我的公众号更新频率开始直线上升,还是写个人感悟偏多,但不再是写给自己一个人看的感悟,而是能代表一种社会青年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后来称这种文章为社会观察,但也有人给我贴上鸡汤文的标签。
当然我的内心是不服气的就算是鸡汤,那也是高级鸡汤,哼。最开始的几篇文章标题,欣赏一下哦对了,那个阶段,我写过几篇外围爆文从公众号以外的平台火起来,由外部到微信公众号热门了一段时间,都和日剧有关。比如在知乎火的这篇东京女子图鉴的日剧文,讲的大城市年轻女孩的奋斗以及在豆瓣火的这篇公主小屋的日剧文,讲大城市买房族的奋斗。
对于追求性价比的人来说,如果吃起来黏黏的,闻起来很臭,我也能接受,所以你不需要在这里花钱。然而,这里也有例外。像希思黎的全能奶科颜氏的牛油果膏等产品,依然使用的是老式的乳化系统。比如经常说用之前要在手心里乳化。其实这种乳化就是利用手掌的热量来融化油,并不算高科技。这种使用感如果放在几十个产品上,一般人会说推开沉重的使用感不好,但是放在大牌上,一般人会说你需要乳化,不能用。
2对于进口产品,不要盲目相信品牌和正规渠道。会有两种问题。一种是进口产品通过非正常渠道伪装,实际上是国内一些制假窝点制造的。这些假货大多可以通过渠道和外包装轻松识别。请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相应的批准文号,里面有真实的包装外观和相关的原始资料。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少部分高仿产品只能送专业机构检测。第二种情况确实是正品进口,比如朋友代购。但由于国内外标准不同,评价标准不同,使用环境不同,消费者不重视,也会产生问题。比如一些名牌香水含有相当数量的塑化剂,这在一些国家是合法的,但在中国是非法的。一般来说,这种物质对身体有害。欧盟产品的标准安全性普遍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所以选择欧盟产品相对可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要注意因时因地的用量,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的一些药妆,有点类似于中国的专用化妆品。因为中国还没有认可药妆,日韩的一些药妆实际上可能添加了中国法规不允许添加或者超标的化妆品原料,大部分是通过人肉通关带回来的。大部分中国人对相关的标注说明也不是很了解。其实用法用量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不注意,可能会造成伤害。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日韩产品都是可靠的,也检测出了一些不合格的产品。如果要给出一个整体简易的鉴别方法,欧盟的产品还是比较靠谱的。
两篇文章让我第一次走出了圈子,给我带来了第一批读者,粉丝数从三位数变成了四位数。从那以后,我开始用日剧结合社会观察写文章,写作主题逐渐垂直。虽然粉丝上升缓慢,但也收获了第一批忠实读者,粘性很高。第三阶段,换了一份内容营销的工作。平时需要写一些内容质量高,逻辑严肃理性的互联网商业文章,于是我的文笔又发生了变化,感性夹杂着理性,文笔也逐渐严肃起来,主题更多的是社会观察。这个阶段的文本更倾向于写给读者,而不是写给自己。我开始有意识地设定文章的主题,开始逐渐放弃写日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