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技术型,注定不会上升到更高层次发展。小微加工注定要被转移或者淘汰。加工工业从欧美转移到日韩,导致其崛起,再转移到东南亚和台湾省,导致亚洲四小龙的出现,再转移到中国,使中国逐渐走上制造强国的道路。有合适稳定的服装加工货源才是最重要的。没有稳定的加工来源,工人是无法养活的。交通便利,物流发达。
服装加工哪里好?
前几年时候,服装主要生产基地在江苏省常熟市,如今缝纫工大量转移回乡创业,都在自己家门口办起了小型的服装厂,一般的车间都是十几个人,到二十几个人,这里的加工费便宜,工资低。铜陵市枞阳县横埠镇有上百家小型的服装厂,这些工厂常年都是代加工,主要生产衬衫,上衣,羽绒服,棉袄等等,缝纫工质量非常可靠,并且价格便宜。
服装加工行业前景怎样?
具体前景怎么样是很难有一个标准的,以我身边接触的事实和看到场景只能讲目前是不很明朗的。大部分中小加工厂是基本为维持或有微薄利润,当然不排除大型的制衣加工企业。我在杭州这边是从事女装行业,杭州这两年大拆大建,为了维护良好的城市建设环境,和淘汰小差产能的行业,导致以前在郊区很多小型加工厂搬迁至杭州周边更偏远地区,甚至安徽一些城市也呈接了部分的服装加工企业。
服装加工是劳动型产业,不是科技类型,这注定不会上升到更高层面在发展,小微型的加工注定是被转移,或淘汰。这两年打的环境不好,整个纺织行业库存严重,工程没有以前订单量那么多。还有就是加工是技术性的,以前都是老师傅肯吃苦,愿意做这个工作,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吃苦,学好这个,大量有技术经验的老师傅回老家发展,导致工人也青黄不接。
服装加工厂有多少利润?如做一万套服装能赚多少钱呢?
大概情况告诉你吧,服装加工产业是标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赚加工费的产业永远是低端制造业,利润极其低。加工产业从欧美转移到日本,韩国,导致其崛起,又转移至东南亚,台湾,导致出现亚洲四小龙,再到中国后,使中国逐步走上制造业强国之路。这些产业现在早已10年前逐步开始已经往越南,柬埔寨,印度,甚至非洲的肯尼亚等低继续转移,原因只有一个,加工成本,这里的加工成本主要是指劳动报酬。
国内纺织服装产业最厉害的时候,约有40万家企业,8000万人就业,加上种棉花等相关产业,一亿人从事这个产业,对中国就业做出巨大贡献。也曾使得出口产值排名仅次于机电行业,记得几年前的数据,曾光出口就超过11万亿人民币。那么,现在再来谈做服装加工,恐怕早已没有机会,我们中国人自己穿的最差的大裤衩,也只有非洲供应商提供了,连越南的工时费都做不出来了。
因为越南每月已经涨到人民币1200左右了,非洲还在800左右,而中国的服装产业基地都在4000以上的月工资。别说,国内还有很多地区工资2000左右,这个也不要去算,国内服装产业的转移5年前就结束了,主要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山东东部地区转移到江西,安徽,河南,陕西,新疆主要是纺织,棉花基地等地,现在再也转不了其他地方了,都去非洲了,这两年越南都不去了。
这是一个最讲究世界分工的产业。具体讲。几年前,一件品牌羽绒服加工20多元,一条休闲裤子加工费也就几元,关键是,单从哪里来?以前还有沃尔玛放单,一个品类就是几百万件,大厂接下来,再分给小厂做,也许还有点活干,现在这些单都去加工费更低的地方了,国内还剩一些中高端服装品牌单,越南,柬埔寨等工艺和效率还有点距离,关键是这些单的量小,要求高,光验厂就不是初期小厂有机会接到的。
比如蓝海之家,中国大约有500家加工厂为其提供加工服务。不过,虽然验厂比洋品牌低,但一般的小厂是接受不了的。而且你是大厂,你有便宜的加工费也没用。运费,原材料,成品都需要来回运输,一点都不合适。日本优衣库量大,国内还有部分。西班牙的ZARA在中国还没过户。这些单量比较大,200人左右的小厂就能做出来,但是要求极高,你根本做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