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什么高端衣服在中国突然卖不动了。有人说现在中国人不缺衣服,买衣服的频率在降低。我相信这个说法可以代表一部分人。事实上,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服装市场的整体消费不会减少。虽然现在很多服装厂都在向智能工厂转型,但是服装中的很多精细工序仍然离不开手工。至少,我觉得很多东西在我有生之年都离不开手工。即使现在已经发明了很多代替手工的机器,但是它们制造出来的效果就是缺少了手工的灵魂。
14亿人口的中国,为什么高档服装突然卖不动了?
因为工资的一半多要拿去还房贷车贷,剩下的要交孩子的补课费择校费,还有各种各样的费用,一年到头没有结余,挣得多开支大,都上拼多多买衣服去了,只为了省钱。看看前几年,大家纷纷吐槽假货,有许多优秀网站因为偶然售卖假货,信誉受损而逐渐没落。马云曾致力于淘宝打假,可是假还没打完,某多多横空出世,以价格低便宜,突然占领了低端市场大半壁江山。
你说某多多上东西是假货,网友们说,我知道是假的,我就买的假货,因为便宜啊!价钱低啊!谁叫我穷呢?正版东西是好,我也知道,可是兜里没钱啊!这就是高档服装突然在中国卖不动的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手里有钱,才能消费,每个月的硬性开支占去收入大半,不敢跳槽,不敢请假,不敢生病,谁还考虑高档服装,反正都是衣服,能穿就不错啦!我家外甥,没结婚前最好爱面子,崇洋媚外讲究名牌,自从买房结婚以后,再也没见过三天两头下馆子,全家也很少出去旅游啦,当初衣服随便上千元一件,现在已经变成某多多的常客了。
他的电动牙刷只有30多元,牙膏剃须刀等家里的大小电器,通通是某多多的产品。我奇怪一个很讲究的人,现在变的如此随和,再也不讲究了。姐姐偷偷告诉我,说外甥的工资,每个月自动扣除房贷以后,到手只有3000多元,还有孩子的学费,孩子在一个私立学校上小学,学费每年几万,加上房贷车贷停车费油钱等,负担实在太重了,仅凭夫妻俩人的工资常常捉襟见肘,还要父母补贴。
我家孩子在华为工作,工资算起来不算低,周围的同事比她工作年限更早,工资更高,可是孩子说大家的衣服都是在淘宝上买的,一件只有几十元,鞋子30元一双,他们还骄傲的说自己会省钱,买的都是一次性,穿烂就扔,全身上下不超过200元。众所周知,华为人工资非常高,算得上是高收入群体,为啥这么不讲究,这么舍不得花钱呢?因为程序员吃的是青春饭,大家都担心中年以后的收入会下降,因此拼命理财,手里是没有多少现金流的,钱都用来买了房子,一个人身上背负几万元房贷,每个月开支也是很厉害的,所以也不敢消费。
这可能是大多数80后的日常生活,至于90后00后,本来生活就在蜜罐子里,对吃和穿已经没有感觉,习以为常了,不会靠穿高档服装来撑面子。看看去年疫情期间,不过是在家封闭了三个月而已,大部分人喊的叫苦连天,说自己没米下锅,快要饿死了,就知道全国有多少人,每个月除过硬性开支以后,兜里空空如也,不敢有风吹草动,不敢有任何意外风险。
大家都被高房价捆绑,架在火上烤,这样的生活要过三十年,睡不想赶紧攒钱,早早还完房贷,让自己轻松一点呢?当人没钱的时候,就进入了低欲望时代,能不花钱就不花钱,能省钱就尽量省钱,奢侈品在大家眼里,不过就是如此罢了,没有人会傻到没饭吃还要穿高档服装,先解决急需的问题再考虑是不是上档次,因此衣服就成了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穿什么都无所谓了。
现在中国服装行业不景气,未来的服装行业突破口在哪?工人的生存又在哪?
只要做过生意,不管你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当下的年代都不会有行业很景气的样子,而且都会有年年难做的感觉,甚至还会有一年比一年更难做的体会。但对于大部分来说,基本都是年年难做年年做,年年做得都不错的状态。作为一个深耕服装行业30余年的手艺人,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服装行业是不是景气都是相对来说的,在这个人人都在喊生意难做的年代,照样有人靠服装赚得盆满钵满。
为什么这种繁荣是相对的?举个例子,一个工厂老板,前几年在服装上一年净赚一百万,而这几年,他一年只能赚50.1万。这种显示无增长,显示收入下降的情况,肯定会造成行业不景气的印象。但是你说老板赚钱了,他肯定还是赚钱的,只是没有以前那么多了。这种情况只能说明现在赚钱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并不代表行业不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