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临摹人像摄影作品,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后才能去临摹,因此不一定是从临摹大师的作品开始学习人像摄影。为什么这样说,以下是个人理解的几点原因:1、人像拍摄基础的基础很重要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我觉得人像拍摄是比较难的题材,与我们拍摄静物相比,人物有动作、表情,且人物的结构特征较复杂。因此,在学习人像拍摄中,摄影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比如拍摄工具的使用、曝光的拿捏、光影的把控、光线的方向、构图的方法、色彩色调的控制等。
以及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2、有了人像拍摄基础再临摹更好临摹大师的人像作品,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但不是一开始就从临摹开始。临摹也得要有一定的基础才行,别人的作品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为什么要临摹,怎么去临摹,临摹对自己有什么帮助等。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明白,肯定是无法临摹的。3、不能盲目临摹别人的作品在临摹的时候,我觉得应该要找有针对性的人像作品来临摹,自己那些方面欠缺,就找这方面的作品来临摹。
如果盲目的临摹,不但没有让自己少走弯路,可能会让自己多走弯路。4、别让临摹成了一种习惯我觉得摄影临摹与绘画上的临摹一样,始终在自己心里觉得刚开始要多临摹,让自己少走弯路。但是千万不要让临摹成为一种习惯,一旦自己独立拍摄,就不知道怎么动手拍摄。5、多种方法结合更好学无止境,不管是学习人像题材的拍摄,还是其它题材的拍摄,个人觉得应该从多方面去学习,不能限于某一种方法。
比如多看好作品、多看拍摄案例、多与别人讨论和交流等方法。因此,多种方法结合更好,虚心学习别人的拍摄经验,取长补短,多练习拍摄,让自己成长更快。总之,临摹别人的人像作品,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但不是开始就去临摹,也不能让临摹成为一种习惯。最好是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让自己的拍摄技术技巧提升的更快。以上属于个人建议,仅供参考,欢迎留言讨论。
摄影大师们都是怎么构图怎么用光的?如何学习大师们的摄影技巧呢?
摄影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首先是选时间、选地点、选参数,拍摄出来再后期,每个环节都影响成片质量。其中,具体拍摄时,构图和用光是最主要的两大基本功,摄影大师是这样,普通摄影爱好者也毫无例外。要拍好照片,就因地制宜巧妙构图和用光十分关键:一是采取平衡矩阵构图,拍摄自然风光照片。平视取景,用中规中矩的对称式构图拍摄宽大场景,是人们常用的拍照手法,也最能拍摄出宏大视角的照片。
顺光拍摄,小光圈、大景深比较有利,成片质量会比较稳定。倘若居中构图逆光拍摄日出日落,大小光圈均可,只要没有过曝,色温选择暖色调,拍摄出来的照片都比较耐看。如果如果太阳光比较强时,可采用渐变镜降低日晕区间光量,中规中矩里可能也可以出精品。二是利用形态差异构图,拍摄简约风格照片。不同形态的景物,只要取景构图选择适当,直线、曲线,弧形、椭圆形,形态各异,但拍摄出来的照片却可能一致,就是生动有趣、形态兼备。
画面可能比较简约,但少即是多,看得越久越有味道。自然光下,也许是雨是雾,无法使用闪光灯,但加上三脚架,用平均包围式侧光,即可拍摄出有诗意图片。三是运用视觉错位构图,拍摄人文景观照片。摄影构图,没有千篇一律、万年不变的永恒真理,油画可以画成照片的清晰度,照片也可以拍成水墨油画感来。即便是侧光、顶光、逆光,只要画龙点睛突出主体,都可以大胆拍摄,要是能把所见的景象,拍摄成似曾相识的美景,那也是一种超越。
眼见未必为实,眼中也有幻觉,局部构图与全景截然不同。比如有时适当的过曝用光,纯色的天空和雾色背景,还可以把简单线条被衬托出来,产生特殊的意境,淡雅而不失秀美。四是打破传统构图用光,拍摄创新意境照片。优秀图片在于视角的独特性和用光的独创性,这就是所谓“人人眼前皆是,唯他镜中独有”。都见过路过的景色,只有自己能够捕捉并纳入镜中并定格下来,才是真正的摄影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