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为摄影人常用的摄影手法,同样的在花卉摄影中也是最常使用的经典招数。(3)前散景 后散景,是指在被摄主体前后均有模糊虚化的场景物。这是一种很自带范儿,朦胧迷离,清新自然的散景效果。在花卉摄影中,前散景 后散景的组合运用,很适合将被摄主体从花丛中或是周边景物中剥离出来,营造与渲染一种特有氛围,提升画面观感的。
2,影响散影的几个因素:(1)不同的镜头设计(比如定焦和变焦),光圈孔径形状(光圈片数越多,光圈孔径越圆),会产生出不同的散景效果。这也是有些镜头在说明书中特意强调镜头光圈构成的原因吧。(2)散景和景深一样,同样的受着:镜头焦距,拍摄距离,光圈大小的影响。镜头焦距越长,拍摄距离越短,则越容易形成散景效果。
在光圈的选择上,有看到建议使用大光圈说法的,这一点上,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为。我个人是喜欢选用镜头的最佳成像光圈(f:5.6-11)。通过结合镜头焦距,缩短拍摄距离,尽可能的“靠近一点”被摄主体进行(散景效果)拍摄的。实践拍摄中,光圈在f8时,也是能够获得不错的散景效果的。如在下面图例中,均是在光圈f8下拍摄的。
3,散景中的点状散景的拍摄。这是一种呈现圆形光斑效果的散景,也就是常说的焦外光斑。是让摄影人最为痴迷追求的散景效果。能形成点状散景(焦外光斑)的光源很多,如:灯光烛光,树叶的反光和树叶间隙的亮光,雨滴水珠等等。花卉摄影中,拍摄点状散景(焦外光斑),需要注意下面几点(1)逆光(或侧光)下拍摄容易出现点状散景(焦外光斑)。
尤其是在拍摄有雨滴水珠所形成的点状散景(焦外光斑)时,更要留意选择逆光(或侧光)下拍摄,才能将所形成的点状散景(焦外光斑)清晰的呈现出来。顺光下拍摄,模糊虚化的场景物容易形成常规散景效果,却不容易出现清晰的点状散景(焦外光斑)效果的。(2)花卉拍摄中,要善于观察发现可形成点状散景(焦外光斑)的场景物,并为我所用。
如:树叶草叶的亮光,反光,间隙亮光等等,都可以成为点状散景(焦外光斑)的光源点。这就需要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善于发现和利用。如下面图例中,常见形成点状散景(焦外光斑)的光源点。受光照的草叶亮光点逆光(或侧光)下的树叶亮光点屋顶瓦片的反光点其实,在花卉摄影实践中,要拍摄出散景效果也不难。只要我们有这个拍摄的意识,发挥所使用的镜头焦距与光圈特质,“走进一点”,便可利用拍摄场景物,拍摄出散景效果。
如何使用手机拍摄出散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