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什么高端衣服在中国突然卖不动了。再看看我们这条街的情况。当前的人流量与之前的人流量进行比较。他的电动牙刷才30多块钱,牙膏、剃须刀等家用电器都是某号的产品。因为工资的一大半要用来还房贷和车贷,剩下的还要交孩子的学费和择校费,还有各种各样的开销。常年没有余额,买衣服都要去拼多多,就是为了省钱。
全国各地的实体店现状怎么样?
如果去年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会说生意还过得去。不过时间来到2019年6月16日,我只能说现在实体店现状堪忧,老板们愁眉苦脸,营业员拍苍蝇熬日子。不信,请看实时监控图: 这是星期天黄金时间段两个店的情况,营业员望穿秋水,店内空无一人。以前生意好的时候,三个营业员忙不过来,星期天都要加班。再查查业绩,今年同比去年,竟然下降了超过百分之四十。
再看看我们这条街的情况,现在的人流跟以前的人流对比:以前一到节假日,整条街乌泱泱全是人,过天桥只能一步一趋慢慢挪动,有警察在桥头值班分流,防止发生踩踏事件。现在工厂搬迁,人员流失,想再回到以前看黑压压后脑袋的盛况,没可能了!咱们再去广州两大商业步行街上下九和北京路看看。上下九商业步行街的上九路段,多少门店长期空置,无人问津。
服装的市场有多大呢?
不邀自答。之前有过十年自己开服装店的经历,感觉回答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资格的。我是2003年在我们当地大型服装商场里面租赁场地,自己去进货,自己卖货,很是辛苦。但是几分付出几分收获,再加上自己的进货眼光还是不错的,所以很少压货,收入也还不错。刚开始我进的是散货,好处是灵活,可以拿自己钟意的款式,不必非得拿系列产品。
缺点是不受品牌保护,当地跟货很厉害,第一天的爆款,第二天满商场都就跟上了。后来加盟个品牌,倒是没有跟货的,就是条条框框太多,大到装修货架,小到一个衣服撑子,都必须按照品牌的规定。还是供货商不时施加压力,催促销量,也不是很容易做的。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愿意拿散货,来去自由。但从2009年以后,实体店受电商影响太大,尤其是服装鞋帽之类,终端销售越来越难做。
14亿人口的中国,为什么高档服装突然卖不动了?
因为工资的一半多要拿去还房贷车贷,剩下的要交孩子的补课费择校费,还有各种各样的费用,一年到头没有结余,挣得多开支大,都上拼多多买衣服去了,只为了省钱。看看前几年,大家纷纷吐槽假货,有许多优秀网站因为偶然售卖假货,信誉受损而逐渐没落。马云曾致力于淘宝打假,可是假还没打完,某多多横空出世,以价格低便宜,突然占领了低端市场大半壁江山。
你说某多多上东西是假货,网友们说,我知道是假的,我就买的假货,因为便宜啊!价钱低啊!谁叫我穷呢?正版东西是好,我也知道,可是兜里没钱啊!这就是高档服装突然在中国卖不动的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手里有钱,才能消费,每个月的硬性开支占去收入大半,不敢跳槽,不敢请假,不敢生病,谁还考虑高档服装,反正都是衣服,能穿就不错啦!我家外甥,没结婚前最好爱面子,崇洋媚外讲究名牌,自从买房结婚以后,再也没见过三天两头下馆子,全家也很少出去旅游啦,当初衣服随便上千元一件,现在已经变成某多多的常客了。
他的电动牙刷只有30多元,牙膏剃须刀等家里的大小电器,通通是某多多的产品。我奇怪一个很讲究的人,现在变的如此随和,再也不讲究了。姐姐偷偷告诉我,说外甥的工资,每个月自动扣除房贷以后,到手只有3000多元,还有孩子的学费,孩子在一个私立学校上小学,学费每年几万,加上房贷车贷停车费油钱等,负担实在太重了,仅凭夫妻俩人的工资常常捉襟见肘,还要父母补贴。
我孩子在华为工作,工资不低。她身边的同事工作年限都比她早,工资也高。但孩子说大家的衣服都是在淘宝上买的,每件才几十元,一双鞋30块钱。他们还得意地说会省钱,买的都是一次性的,穿坏了就扔了,不超过200元。众所周知,华为的工资很高,可以算是高收入群体。他们为什么这么不小心,舍不得花钱?因为程序员吃的是青春饭,大家都担心中年以后收入会下降。所以他们想尽办法理财,手里没有多少现金流。所有的钱都用来买房,一个人背负几万元的房贷。每月支出也很厉害,不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