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的本质是保暖,保护身体不受寒冷。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服装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装饰性的物品,更多的是象征一个人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和社会地位的参照物。但同时,原有的本质功能不变,只是质感不同。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服饰体系多为上下之形。
古代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图1 素纱禅衣古代的衣服大多以丝绸制成,想知道那时的衣服有多美,不妨来看看那些衣料的工艺吧印花是使染料或涂料在织物上形成图案的过程,它是织物装饰的重要方式之一。染色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促进印花技术的产生。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和金银色印花纱,印制技术成熟,表明我国在丝织品上印花的技术在汉初之前必然已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时期,到汉初已臻于成熟。
图2 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考工记谓我国古代美化服装衣饰的工艺手法有五,画即为其中之一。所谓画即是指在服饰上以笔描绘图案同时,古代所谓衣绘而裳绣之绘也是指的在织物上绘花。由于实物资料的匮乏,对于古文献中提到的画绘之事长期以来无从考究,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向我们展示了古代绘花织物的基本面貌。
图3 印花敷彩纱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图34是在纱地织物上施以绘花和印花两种装饰工艺加工制作而成,其花纹图案的外廓略呈菱形,纹样由枝蔓蓓蕾花穗和叶组成,为藤本科植物的变形纹样。印花敷彩纱色彩有六七种之多,保存最好的色彩是朱红粉白和墨黑,其余还有银灰深灰等。图4 印花敷彩纱局部印花敷彩纱的地纹为枝蔓,是采用镂空版印到织物上的,枝蔓线条婉转细密,分布均匀,轮廓清晰,但在线条的交叉处有断纹,这是镂空版印花所特有的现象。
纱孔偶有覆盖或堵塞,纹样有少量墨渍溢出。印花敷彩纱的花穗蓓蕾和叶是用手工逐笔描绘到织物上去的。描绘的工序分六道其一,用朱红色绘出花穗其二,用重墨点出花穗的子房其三,绘浅银灰色的叶蓓蕾和纹点其四,绘暖灰色的叶和蓓蕾苞片其五,绘冷灰色的叶其六,用粉白勾绘加点。由于描绘系纯手工制作,因而在纹样的不同部位,其笔法各不相同,色调有浓有淡,笔调富于变化,并有明显的笔触特征。
图5 金银色印花纱金银色印花纱图5是采用涂料色浆,以多版分色的印花方式制作而成的。其图案由均匀细密的曲线和一些小圆点组成,曲线为银灰色和银白色,小圆点为金色或朱红色。泥金银印花纱的纹样由三块不同的纹版分别套印而成,即个字形定位纹,略呈长六边形的主题纹,起点缀作用的点形小叠山纹。泥金银印花纱图案略作菱形,错综连续排列。
其线条分布较密,间隔不足1毫米,光洁,无渍版胀线情形,交叉连接较多,无断纹现象。由于套印不准,纹样有互相叠压和间隔不匀的现象,图案几乎个个殊异,但对比各个图案单位的具体相应部位,则线条完全一致。泥金银印花纱在制作时比印花敷彩纱更复杂,它是迄今能见到的最早的印花实物。泥金银印花纱的出现,在我国科技史和印染工艺史以及雕版印刷史上都是可圈可点的创举。
中国最早的服装设计大师是黄帝吗?老子和孔子是如何穿衣着装的?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服装制度大多是上衣下裳的形制。据说这是由黄帝制衣裳始定下来的服装制度。周易系辞下里的一句话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黄帝们以垂示垂训衣裳之用的方法,治理天下。可见,在远古,衣裳之用非寻常之用。有何不寻常呢?在东汉荀爽的九家易里,回答了这个问题衣取象乾,居上覆物,裳取象坤,在下含物也。
为天,坤为地。在中国,天地所代表的形象不言而喻。可见衣服所蕴含的思想和所秉持的法律。根据沈从文对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记载,直弓是由古代僧人所穿的禅(禅丹)演变而来,其最大特点是保留了汉服的标志,并付以右领。在明代,与之类似的道袍是文人的便服。孔子也是中国历史记载中第一个服装设计师。《孔子世家》记载,从孔子17岁到51岁,孔子至少五次师从老子,师从长虹学音乐,师从石祥、文子学钢琴。尚德文章说老子学昌宗,见其舌而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