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妆 > 经验 > 化妆疑问 > 服装制造业往哪里走,服装制造企业的生产和出口流程是什么

服装制造业往哪里走,服装制造企业的生产和出口流程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07 14:17:18 编辑:一分女性 手机版

1,服装制造企业的生产和出口流程是什么

业务类型 序号 步 骤 执行部门和执行人 业务单证 样品管理及销售合同签订 1 接受客户以电话、传真等形式询价 业务部经理 无固定统一格式 2 核算价格并向客户报价(超出报价范围口头请示总经理) 业务部经理 无固定统一格式 3 发出样品制作的计划通知 业务部经理或助理 样品计划表 4 样品加工制作 技术部技术担当样品间缝纫工 裁剪、缝纫交接无单据 5 根据样品制作过程,核定样品工艺定额 样品间工艺定额员 缝纫流水线工序定额测定表 6 客户确认报价后,签订售货合同 总经理 一般有售货合同 面辅料采购、入库和质检 国内采购 1 根据订单和指示书,得到颜色、规格数量搭配后,向采购人员发出面辅料采购通知 业务部经理或助理 一般有面辅料采购单(无统一固定格式) 2 根据面辅料采购清单分类汇总所需采购的面辅料 业务部面辅料采购员 面辅料订购明细(无统一固定格式) 3 与面料加工厂签订面料采购合同或向辅料厂发出采购通知 业务部面辅料采购员 面料:工矿产品购销合同辅料:采用传真通知 进口采购 1 售货合同签订后,与客户签订客户的面辅料销售合同(代替进口采购合同) 总经理经理 (客户)销售合同(一般采用客户格式) 2 办理进口信用证开证手续 业务部单证员 进口信用证开证申请单 3 根据业务部提供的进口料件清单办理进口备案、报关手续 报关部报关员 进口备案、报关所需所有单证 进口来料 1 售货合同签订后,将客户进口来料的面辅料清单和其它所需单证交报关部 业务部经理或助理 来料清单等 2 办理进口来料备案和进口报关手续 报关部人员 备案和进口报关所需所有单证 3 根据颜色、规格数量搭配计算面辅料用量,与对方发货数量比较,不足时要求对方补供 业务部经理或助理 来料面辅料用量明细(无规定格式,自己 计算用) 4 面辅料到货,仓库验收入库 生产部仓库管理员 辅料盘存进库单 5 面料外观质检 检测部检测人员 面料检查报告 面料缩率试验 技术部技术担当 原辅料质地检验测试报告 6 对于不合格需退换的原辅料,仓库管理员手工写退条退货出库 生产部仓库管理员 无固定格式的退条 7 面辅料采购结帐,原料供方按规定时间开发票,采购人员和仓库管理员确认后,报总经理批准付款 业务部面辅料采购员、仓库管理员 付款发票 生产计划制定及面辅料领料 1 售货合同签订后,业务人员提供成品订单和面辅料订购情况,以便生产计划部门安排生产计划 业务部经理或助理 订单汇总表、面辅材料通知单 2 安排生产计划进度 生产计划部计划员 月生产计划(无规定格式)一周技术计划 3 根据生产计划向生产单位发生产通知 生产计划部、单证员 生产通知单 4 根据生产要求和面料情况电脑排版,为生产发料提供用率依据 CAD电脑房 裁剪定额汇总表 5 根据生产用率、面辅料到货情况制定发料计划 生产计划部、单证员 生产发料计划表 6 生产单位领料生产 仓库管理员、生产单位领料人员 领料单 成品出运及出口报关 1 生产过程中,按客户或技术部要求提前下发装箱要求 生产计划部、单证员 预装箱单 2 装箱过程中若与预装箱单要求有出入,作出改箱说明 装箱人员 改箱单(无规定格式) 3 根据实际装箱情况,制作正式装箱单 生产计划部单证员 装箱单 4 根据生产计划、预装箱单和生产情况向业务部提供出运计划 生产计划部、计划员 一周出运货物表 5 根据出运计划准备单据并通知报关部办理出口货运委托手续 业务部单证员 货运委托所需单证(无规定格式,随意手写) 6 办理出口货运委托和出口报关委托手续 报关部报关员 出口货运委托和报关所需所有单证 7 根据实际装箱情况,为客户打印出口发票 业务部单证员 出口发票 8 成品发货出运 生产计划部单证员、业务部单证员和报关部报关员 成品出库单 9 根据出口发票、正式装箱单以及提单办理结汇手续 业务部单证员 出口发票、装箱单、提单、出口信用证等 核销手续 1 根据出口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等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 报关部报关员 出口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 2 根据银行结汇水单办理税务核销手续 财务部会计 银行水单、出口合同 3 根据实际进口情况办理银行核销手续 业务部单证员 进口报关单、银行进口付汇申请单 4 根据进出口报关情况进行海关核销手续 报关部报关员 进口报关单、出口报关单和核销手册 需更详细加qq 179967575
一般都是分两步走,服装企业只是加工罢了,出口是外贸公司的事!~

服装制造企业的生产和出口流程是什么

2,未来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将流向何方

其实这个问题要从本质上来看! 什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有基础的就是机械化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事先产品的生产。 有两个条件,硬件没跟上,劳动力密集。现在中国的生产水平已经逐步发展起来,很多企业都是机械化生产越来越被广发运用,技术的进步,使越来越多的人工劳动被取代。另一方面,劳动的发展,因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在逐步消失,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老龄化程度也越来越明显,这种需要依靠人力成本来发展的低端制造业总要被逐步淘汰出局。 很明显的就是广东一带的工厂被大量关停。 企业都是追逐利润的,在一个地方的成本升高,企业就会将工厂搬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比如越南、印度等这些人口密集,经济水平,科技水平更低的地方。 这些地方的劳动力成本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在印度孟买就有很多低端的服装加工厂,并且录用童工的比例非常高,因为更便宜。而且,这些人也需要这些低端的职位来养家糊口。 一旦一个地方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发展起来,成本升高,这些企业就又会不断的重复之前的模式,往其他更低廉的地方迁移,这是经济规律,不可避免。 而中国就要逐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模式,提高产业附加值才能与其他国家竞争。

未来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将流向何方

3,中国服装业出路在哪里 未来怎么走

我们通过对中国服装近30年发展史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中国各服装品类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说几乎都走过了相同的成长壮大之路,在这个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各个服装品类的代表品牌成功的规律,具有不可思议的相似性。  它们成功之路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中国服装各个品类的成长与成熟,基本都走过了生产、品类崛起和整合产业链三个阶段。  生产阶段:80年代,由于那时候物资相对比较匮乏,整个服装行业是供小于求,加之一些民营服装企业刚刚起步,所以,服装业处于产品生产阶段。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市场竞争的要素就只有两个,一是抓住机会,二是要有产品,其竞争规则是“人无我有” 、“有比没有好”。厂家生产什么就能卖什么,生产多少就能卖多少。  品类崛起阶段:90年代到21世纪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力的上升,人们对服装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服装消费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在此阶段,各个服装品类开始凭借其独特的品类特色,开始崛起。诞生了“雅戈尔”、“李宁”、“七匹狼”、“美特斯.邦威”等诸多品类的领袖品牌。不论是什么服装类别,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主力品牌,很多都是经历了那个时代的硝烟,由产品竞争走向品类竞争的胜利者。可以说,中国的服装品牌之路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整合产业链阶段:21世纪初至今的这几年,各服装品类的领袖品牌几乎都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整合产业链。中国服装第一次从营销这样的战术性动作,上升到整合产业链的战略性动作;将服装上、中、下游的资源进行整合,使服装企业的反应更加迅速、运作更加高效、核心竞争力更强、价值链核心环节更能掌控,这是中国服装业的一个大进步。  鉴往昔可知未来,我们对服装行业发展历史的研究,并不仅仅是要知道一些服装领导品牌其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通过对服装发展历史的系统整理和梳理,总结出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并找到未来服装市场制胜的规律在哪?  对于未来服装市场的制胜规律这个问题,上海超限战营销策划机构的答案是:中国服装业和服装企业未来的出路主要有两条,其一是商业模式创新,其二是整合产业链,缩短前导时间,加快反应速度。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肯定地回答呢?让我们慢慢道来: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有比无好  在经过10年的文革期后,中国人深埋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1979年,法国的皮尔.卡丹,在北京举办中国第一场“服装观摩会”,引起了轰动。  随后的这一年,中国服装界开始打破绿、黑、灰、蓝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西服、牛仔服、喇叭裤、蝙蝠衫等时髦服装,服装也开始变得有点五颜六色起来。  1983年底,中国彻底取消了已经延续几十年的布票,服装行业大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但是,当时的民营服装业仍然是集体作坊加工的状态,占主体的仍是上海海螺、北京天坛衬衣这样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占份额非常少。  而且,由于当时中国的商品流通体系还不够完善,服装行业的销售渠道主要还集中在国营的百货商场、各级纺站那里。80年代前期,民营企业的产品还不能直接流通到市场,只能卖给各级纺站。  虽然受到重重限制,但是,民营企业发展的脚步,以及合资服装企业的进入,其潮流却不可阻挡。  1976年,江苏常熟的一个村子里,一个小裁缝组成立了,这就是波司登公司的前身;  1979年,几个知青、2万元启动资金、一把尺子、一把剪刀,雅戈尔集团的前身——宁波青春服装厂诞生了;  1989,郑永刚接管了杉杉的前身——宁波甬港服装厂。这一年,杉杉品牌面市;  1990年,七匹狼服装公司成立。  80年代中后期,世界产业阶梯转移已经开始,生产线从韩国和台湾等地运过来,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开始进入国内。“金利来”等一批合资企业开始在深圳等沿海地区出现,来料加工、来样生产、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简称“三来一补”)和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经营(简称“三资”)为中国服装业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经营经验。  同时,最早从深圳沙头角中英街进入国内的服装流行信息,以及从广州把服装倒卖到其他地方的“倒爷”,开始呈泛滥之势。流通渠道改变的最大成果,是诞生了中国第一批类似“汉正街”的服装批发市场。  随着民营服装企业的萌芽、合资公司的纷纷闯入、流通渠道的初露曙光,老百姓的消费欲望从“一无所有”的状态中被完全解放了出来,当时的服装消费几乎都是饥饿型的,一不留神,一种服装的样式便成为一种流行潮流。  随着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人们开始追求潮流,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服装时代就这样到来了。  当时的一部电影《庐山恋》,其中女主角,艳丽的时装给当时看惯了“绿、蓝、黑、灰”的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于是,似乎一夜之间,中国的大地仿佛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颜料盒,人们纷纷的穿上了各种色彩艳丽的服装。但此时的人们由于受当时收入以及消费观念的制约,还是以实惠为主。更多的注重的是外在的因素。  除了对服装色彩需求的解放,八十年代还曾经出现过几次风靡全国的服装流行浪潮。  比如:“的确良”曾经风靡过全国。“的确良”其实是一种化纤面料,按现在的眼光,它其实一点也不良。因为它是化纤面料,所以穿上它会感到异常闷热。但只因为它挺刮、滑爽、尤其是能印染出鲜亮的效果,在那个年代受到了全国的追捧。年轻姑娘们穿着碎花的“的确凉”裙子,成为了那个年代的一抹亮丽的风景。  另一个流行是喇叭裤,那种“低腰短裆,紧裹屁股;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状;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功能”的喇叭裤,曾经是很多城市青年表达时尚的最好行头。  当然,那时的流行还包括牛仔裤、健美裤、蝙蝠衫等等。  可以这样讲,在那个短缺经济的年代,大家买的就是产品,有一点好看的产品就行了。整个80年代是我国服装起步之时,当时消费者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简单的吃饱穿暖的物质基础上,缺乏品牌意识,服装行业处在供小于求阶段;另一方面,各厂家几乎没有直接竞争,只要有产品就不愁销路。  所以,该阶段属于以产品为主导的单一商业模式时代,企业能否成功的标准是“有没有产品”,有产品就比没有产品成功。消费者对产品款式并不太看重,只要有产品,就不愁销路。  除了有产品,当时,中国的服装行业流通渠道单一,一些摊档式的小商品市场及农贸市场成为主要的流通渠道,服装企业只要把自己的产品资源简单利用加以生产,放到这些初级的流通渠道里去,产品就能卖出去。  可以说,80年代,应该是中国服装企业最好生存、最好经营的年代,中国后来的许多品类领袖服装企业,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第一次原始积累的。  第二阶段,品类崛起阶段  一位曾经红遍中国而后又归于失败的民营企业老总说:“从某种角度上,民营企业的发迹大多是抓住一两个好的产品,瞅准一个市场空档,然后押宝于市场促销,一举成功。”  这位企业家所讲的一两个产品和一个市场空档,讲的就是一个产品品类的崛起现象。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前很多由国营企业掌握的行业和市场机会,以前很多没有被满足的市场需求,逐步地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所唤醒。中国的各个行业,就象爆米花一样,突然爆炸开来,从一个米花,突然爆出千万个小米花出来。  这个爆米花的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爆到了现在。  而这每一个米花,其实就是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就是一个行业。从80年代的物品短缺,那时侯是生产什么,什么就好卖;到90年代中国家电的突然爆发,饮料、电脑、保健品、服装、牛奶的爆发等等,可以说,当今中国各行各业数得出来的大品牌(后发的行业除外),几乎都是在90年代奠定其江湖地位的。  在这些米花爆炸的过程中,各行业标杆型的企业毫无例外地都做了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开创一个新的行业,或者就是我们常说的开创一个新品类。  至今仍活跃在中国的一些名牌,其实都是因为它们在开创之初,就代表着某一个品类,或者说它们开创出了某一个品类,所以至今仍是行业第一品牌。  也就是说,一个公司要成功,每个公司都必须代表某个品类,这是商业的基本法则。  一个品牌,必须代表着什么。当您真正代表一样东西,特别是代表您所在的品类时,您将无比成功。  要做就做最早,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第一,这就是国内各行业领袖品牌的成功规律:发现一个行业,率先进入,并抢占行业第一,成为品类代表。  我们所熟知的服装行业的几个大品类,在整个90年代,也同样经历了这样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服装品牌崛起和大发展的10年,我们今天数得出来的服装各大品类的领导品牌,基本都是在那个时代诞生的。

中国服装业出路在哪里 未来怎么走


文章TAG:服装服装制造制造制造业服装制造业往哪里走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