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韩国化妆品在中国很火爆,这是为什么?
韩国化妆品在韩国本地崛起是因为韩国举办的一次奥运会。韩国化妆品在中国的热销,则来源于韩剧的时髦。韩国化妆品,专业的眼光来看,其实也不咋滴!不过有点值得咱们向人家学习和思考的是,做的产品倒是挺真材实料的,除此外,没别的。2006年左右的中国,正处在韩流来袭的鼎盛时代。韩剧所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狗血爱情套路,不仅仅是卖相繁多却味道一致的泡菜,不仅仅是“乌拉拉~乌拉拉~”的思密达音乐,更是对中国女性审美观的一场洗礼,是对中国女性护肤彩妆的一次启蒙。
此前的中国,南方人看TVB,北方人看CCTV,女人们对美的认识,可能是衬衫捅进裤子里、嘴唇鲜红的TVB短发女郎们,可能是穿着高领毛衣、一脸素净的CCTV主持人们,可能是HNTV穿着鲜亮毛衣、唇红齿白的湘姐形象。而这一切,随着韩流来袭,被轰轰烈烈的改变了——韩版大衣、韩版发型、韩版妆容、韩国护肤品、无妆胜有妆的韩国彩妆……迅速席卷了半壁中国。
很多国产化妆品企业,注册商标的时候,也在往韩国方面靠拢。比如韩后、韩束等等品牌。就在去年,萨德事件,韩国化妆品在国内的销售也出现了下滑。然后很多国内的化妆品品牌,以前宣传自己是韩国的,现在赶紧澄清,自己是国产品牌,脸一个比一个打得响。今年,韩国品牌的销量又有点回暖了。随着欧美、日本化妆品企业相继进入国内市场,韩国化妆品也并没有像题主说的有那么火。
日本的护肤品跟韩国的护肤品到底区别在哪里?
这个问题,不妨从一个题外话引入:整形。N年前,爱漂亮的女孩成群结队赴韩国整形;若干年后,人们发现真正高端的整形在日本。李多海就是典型的韩式整形,大刀阔斧改革,塑料感溢出屏幕。石原里美则是日式整形,少量多次,力求自然。当然,赴日韩整容的价格也不在同一水平线。划重点就是:日本美容业非常成熟,韩国在它面前只是个弟弟。
接下来谈谈日韩护肤品,同样是吊打现场。一、品牌先从亚洲美容业第一大巨头——资生堂爸爸扒起。护肤这条线上,高端有The Ginza、CPB等,中高端有悦薇、怡丽丝尔、百优、新透白、IPSA等,中端安耐晒、雅漾等,此外还有很多口碑不错的开架产品。港真,能把资生堂尝试完一遍都很难。然而日本除了资生堂,还有花王、高丝、POLA三大集团。
碧柔、黛珂、雪肌精、茱莉蔻……这些在代购圈很火的品牌,都是它们旗下产品。PS:SK-II被美国宝洁收购了,日本国籍美国身份,暂且不提。再看韩系化妆品,爱茉莉太平洋、LG两家平分江山。太平洋集团旗下包括雪花秀、IOPE、兰芝、梦妆、爱丽小屋、悦诗风吟等,LG旗下则有后、菲诗小铺等。基本都是大学生护肤化妆入门产品,真正拿得出手的顶多雪花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