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后,应该如何管理才能扩大收成?
想要玉米提高产量增加收成,首先就要在播种前做好扎实基础工作,然后就是后期的田间加强管理工作,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单靠在后期管理上扩大收成,也是会费很大劲的。如种前选土层深厚、疏松、肥力中上、土壤理化性状良好(微酸至中性忌盐碱地)、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地块,就是说“地不好不种”;底肥施足农家肥和磷肥,确保幼苗“胎里壮”,做到“肥不足不种”;种子方面,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株型紧凑、抗病性强、适应性广、有增产潜力的杂交玉米品种,播前对种子、土壤进行杀菌杀虫处理,防病除虫,减少危害;在种植模式上,采用地膜种植,同时根据玉米品种、土壤肥力及管理技术等,合理密植,这些都是玉米提高产量的基础保障。
那么玉米种植后,应该如何管理才能扩大收成呢?玉米从播种出土到成熟,可明显的分为苗期(即出苗~拔节)、中期(拔节~抽雄)、后期(抽雄~成熟)三个时期,因此就三个主要生育期的管理方法及措施,重点分享一下,供参考!一,【增加收成】苗期管理重点:玉米苗期管理(出苗~拔节):这时期管理的重点是在保证全苗的基础上,促进幼苗根系发育,培育壮苗,以达到苗早、苗齐、苗足和苗壮的要求,为玉米提高产量培育壮苗奠定基础。
具体工作就是及时破土引苗、查苗补苗、适时定苗、及时打扠、防除杂草、防治病虫。破土引苗:覆土如有板结,会导致幼苗出土困难,出苗不齐或缺苗,应破土引苗,地膜种植的要及时扩膜放苗,防止烧伤幼苗。查苗补苗:在苗期要随时查看出苗状况,发现缺苗断垄就要及时补种或移栽,避免因植株总数大量减少而影响整体产量。适时定苗:在幼苗长到4~5叶时,即可定苗,破双留单苗,除去细弱病苗、保留强壮高度一致的苗,减少土壤养分消耗,促进保留苗生长。
及时、多次打扠:玉米生长旺盛时,常会分蘖出很多杈,消耗养分,影响主株生长,因而要勤看勤打,及时从根部掰掉,以促进主株生长。防除杂草:没有地膜或半地膜的,结合中耕松土,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减少土壤养分消耗。病虫防治:玉米苗期病虫害较少,但这时也是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的预防关键时期,尤其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幼苗侵染性病害,因而苗期喷雾如稀唑醇、三唑酮等药剂,对预防玉米丝黑穗病有很大效果。
二,【增加收成】中期管理重点:玉米中期管理(拔节~抽雄):这时管理的重点,主要是促进玉米植株增加叶片数和增大叶面面积,提高光合效能,促进植株茎秆粗壮,雌雄穗发育良好,雌穗分化完善,同时还要注意对玉米顶腐病及玉米螟等虫害的防治工作。具体方法和措施,就是当玉米植株进入大喇叭口期(10~12叶片),追施壮秆攻穗肥,一般亩施尿素15~20千克,可用玉米点播器打孔施入,也可兑水200千克,用追肥枪打孔施入。
病虫防治方面:这时主要应注意玉米顶腐病玉症状主要为心叶会出现灰绿色失水萎蔫枯死,使植株形成枯心无头苗或丛生苗,慢慢叶基部呈水浸状腐烂,轻病植株株心叶扭曲不能展开,重病植株可拔出整个心叶,因此,提前预防可保植株,不致影响整体产量,结合防治玉米螟,可用代森锰锌和敌敌畏混合喷防,防病防虫。三,【增加收成】后期管理:玉米后期管理(抽雄~成熟):玉米后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植株早衰,增加粒重和防病虫。
防早衰就是保护植株叶片,以提高光合强度,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合成能量,促进玉米粒多、饱满粒重,因此,这时应追施增粒肥,不过这时追肥应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即茎秆叶色的变化情况决定,如果发现植株发黄等缺肥症状时,就应及时追施增粒肥,有浇水条件的可随水亩施尿素5千克,不能太多,以防贪青,无浇水条件的,可用点播器打孔施入。
病虫方面:玉米后期病害主要有大、小斑病和穗腐病,可根据病症有针对性的选药治疗,虫害主要有蚜虫和玉米螟,根据虫情,选高效药剂防治,病虫防治不力,都会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四,【增加收成】适当延后收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晚收,以保证籽粒的充分灌浆和成熟,收获时间改“苞叶变黄”为“苞叶干枯”,这时籽粒乳线消失,是籽粒最佳的生理成熟,因成熟度达至最高,因而要比苞叶变黄时收获缩水率低产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