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有些患鸽常张口摇头,使劲从口腔中甩出堵塞物--浅红色黏膜块或黄色黏膜块,像常用的胶水一样,连续不断地甩,直甩得两得潮湿流泪,难受不堪。 ② 脐型。当巢盘和垫料沾污时,病原可以侵入乳鸽脐孔而引起本型毛滴虫病。表现在鸽的脐部皮下形成炎症或肿块,肿大的切面是干酪样或溃疡性病变。这一类型较少见。患病乳鸽外观呈前轻后重,行走困难,鸣声微弱,抬头伸颈受喂困难。
有的发育不良而变成僵鸽,病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③ 内脏型。本型一般是食入被污染的饲料和水而被感染。病鸽常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料减少,饮水增加,有黄色黏性水样的下痢(似硫磺色,带泡沫),龙骨似刀,体重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该虫可侵袭到鸽的内部组织器官。病变发生在上消化道时,嗉囊和食道有白色小结节,内有干酪样物,嗉囊有积液。
肝脏、脾脏的表面也可见灰白色界线分明的小结节。在肝实质内,有灰白色或深黄色的圆形病灶。但应注意白喉(黏膜)型的鸽痘、鸽念珠菌病的喉部病变与本病相似。鸽沙门氏菌病和结核病的肝、脾小结节也与本病相似,应区别清楚。 另外,还多发生在刚开产的青年母鸽或难产(卵秘)母鸽的泄殖腔型,表现泄殖腔腔道变窄,排泄困难,甚至粪便往往积蓄于腔 。
粪便中有时还带血液和恶臭味,肛门周围羽毛被稀粪沾污,翅下垂,缩颈呆立,尾羽拖地,常呈企鹅样,最后全身消瘦衰竭死亡。泄殖腔型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病型,应引起重视,不能忽略。 (2) 防冶措施:预防本病主要应在平时定期检查鸽群口腔有无带虫,最好每年定期检查 数次,怀疑有病者,取其口腔黏液进行镜检;在饲养管理上,成鸽与童鸽应分开饲养,有条件的成鸽单栏饲养,幼鸽小群饲养,并注意饲料及饮水卫生。
病鸽和带虫鸽应隔离饲养,并用药物治疗。治疗可以采取下述方法: ① 0.05%的结晶紫溶液或0.06%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1周。可以作预防和治疗之用。 ② 二甲硝咪唑(达美素)配成0.05%水溶液,连续饮用3天,间隔3天,中间用痢特灵0.02%饮水2天,目的是杀死幼菌,断绝毛滴虫的营养源。 ③ 灭滴灵(甲硝哒唑)。
用法是将灭滴灵配成0.05%的水溶液代替饮水,连用7天,停服3天,再饮7天,效果较好。 ④ 碘液1:1500稀释饮用3-5天,或在4.5升水中加入2茶匙的季胺类杀虫药饮用,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但其效果不如以上介绍的药物。 ⑤ 硫酸铜1:2000水溶液作饮水,对鸽的上消化道毛滴虫具有抑制作用。 ⑥ 用10%碘甘油或金霉油膏涂在已除去了干酪样沉积物的咽喉溃疡面上,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