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六年(1441),明朝历史上第一次自民间采选皇后。后选得金吾右卫都指挥佥事,海州人钱贵之女,于正统七年(1442)五月,举行大婚之礼,并册立为皇后。上图明英宗孝庄钱皇后明代从开始自民间采选后妃以来,其中有一部分出身自武将家庭或军户者,还有不少来自低品级官吏、地方儒生或平民之家,有些甚至家中极为贫困,如宪宗邵贵妃,其父在杭州是以淘沙寻金为生,因贫困,将女儿卖给杭州镇守太监,邵贵妃才由此入宫。
而思宗周皇后家也是家境贫穷。可见自民间采选后妃之后,后妃的来源确实已绝于勋臣权贵之家。上图孝定太后李氏,万历皇帝生母不过一朝选在君王侧,不管从前后妃的娘家人有无官职、是贫是富,既然已是皇亲国戚,后妃之父兄在册后封妃时也多会被授予官职,又以武职居多,比较多见的职位有兵马司指挥、锦衣卫干户、锦衣卫指挥使等,又以锦衣卫官职居多。
按《春明梦余录》所记,“自正统后,贵妃、尚主公侯、中贵子弟多寄禄卫中,递进用事。”之后又可能因后妃地位的提升,皇帝荣宠推恩,再次加官进爵,升至都指挥使、都督同知等职,乃至进封侯伯。上图孝定太后之父武清侯李伟墓的翁仲,位于北京通州西海子公园但即便外戚得到再多的追崇,也只是名号上的风光和物质上的富足,毕竟后妃之家出自民间,并非高门大户,本无权势根基,“虽爵至公侯,位为师傅,亦优游食禄奉朝请而已”,即便出现恃宠而骄、怙恩负乘之徒,“所好不过田宅、狗马、音乐,所狎不过俳优、伎妾,非有军国之权,宾客朋党之势”。
如何正确的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
方剂的用法包括煎法和服法。中药的煎法和服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中药的疗效,应该加以注意。一、煎法1、煎药的用具以家庭为例,不主张用锡、铁、铝锅煎制。要容易发生唇裂,降低溶解度。易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老式的砂锅最佳2、煎药用的水过去有用流水、劳水(水放到盆里,用水瓢扬起如此方反复)淘米泔水,酒水等。
现在除特殊要求外,直接用自来水或矿泉水。3、煎药的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大火急煎为武火,小火慢煎为文火。一般情况先用武火后用文火。4、煎药的具体方法第一,首先处理贝壳矿石类药物。先将其打碎,煮沸后20分钟左右。再下其他药。例如生石膏,磁石,龙骨等。注意:泥沙多的例如灶心土,以及质量轻量特别大的,例如夏枯草,竹茹。
应该先煎好澄清,然后用这个药汁去煎其他的药。第二,下一些气味芳香,借助其挥发油取效果的。煎煮个四五分钟就可以了。例如薄荷。第三,为了减少一些刺激作用,要用纱布包起来煎。例如滑石。第四,某些贵重药材,必须单独处理最后加入,有的另行煎制。例如羚羊角,就需要另行煎煮两三个小时。也可锉磨成粉。第五,例如蜂蜜阿胶之类,粘性大,易溶解的药物。
必须在其他药物去渣留汁液后,趁热加入搅拌。二、服用的方法1、服用的时间一般来说在饭前一小时服用的,刺激性重的在饭后服用。补益药,宜在空腹食用安神药,宜在睡前服用急症,不考虑时间慢性病,尤其是吃丸药散剂的,服用定时。特殊情况,遵医嘱。2、具体服用方法一般一天服用两次或者三次(遵医嘱)汤药一般要温服,禁忌从冰箱里拿出来直接服用。
你认为现在人们对隋炀帝杨广的评价正确吗?
回答这个问题时,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多年前,一个秋日的午后,我到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武功镇去寻访隋炀帝陵(那时候,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的隋炀帝陵还没有发掘确认)。按照记载,我找到了武功县武功镇的洛阳村(由于年代久远,原来的“落炀村”已经被写成“洛阳村”了),询问村民隋炀帝陵怎么走,一个老乡一脸茫然地回答不知道。
明明记载就在这里,我如此这般的说明情况。老乡突然回答,你说的是那个“哈哈皇帝(“哈哈”是当地方言,意思是坏人)墓?”我连忙说对对。顺着老乡指引,我找到了记载中的隋炀帝墓(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曾在这里立碑标记)。可见,隋炀帝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不怎么样,甚至有些地方很是偏颇。我想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说好或者坏,也不能用一个侧面来代表他的全部。
在隋文帝手里,杨广是一个能征善战、屡建奇功的人物。他帅军平陈、镇守扬州、恭谦随和,拥有很好的口碑。在当了皇帝后,他下令开凿大运河,打通南北水上交通。现在人常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大运河看是一条贯通江南江北的水上通道,实际上它让民族融合、文化交融、贸易往来更为便捷。杨广开创的科举制度,是历史上最具有创新精神的选官方式,打破了门阀沿袭、贵族垄断的官场体制,建立了人才脱颖而出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