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幅不长,一分钟能诵一遍,特别适合备考的人读诵,但一定要专心。四,《地藏菩萨本愿经》故事性比较强,据说冤亲债主最喜欢听,消除业障的功能又最强。所以,古代超度或者给自己消业,经常用《地藏经》。并且地藏菩萨愿心最强,经常读《地藏经》可实现愿望。篇幅较长,共三品,一次读完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一开始坚持不下来,可一次读一品。
五,《楞严经》个人缘法,比较喜欢《楞严经》、《金刚经》、《坛经》这种靠讲逻辑讲道理让你信服的,对那些充满神神鬼鬼的不怎么感冒。《楞严经》义理虽然博大精深,但并不难懂。可惜房融为了进程皇室或为了炫耀自己的文采,把好好的一部《楞严经》“润色”得佶屈聱牙,很多地方比《离骚》还难读通,比《史记》难懂十倍,让我这样喜欢看《古文观止》、《资治通鉴》的看得都抓狂。
《金刚经》里的波罗蜜是什么意思?
1. 【般若波罗蜜】:般若的意思是知晓一切事物的大智慧,波罗蜜是指到达极乐的彼岸,所以连起来可以理解为:带着看透万物本源的智慧,脱离尘世苦海。2. 【如是我闻】:正如我在佛陀座前听闻到的。经文记录时由阿难陀口述,为表示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所以加上这句话。3. 【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这是一种对佛的称谓,并不是某一个佛的名字。
4. 【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是“无上”的意思,三藐意为“上而正”,三菩提则指的是“普遍的智慧和觉悟”,所以连起来可以理解为:最高最圆满的智慧觉悟。5. 【涅槃】:是超脱生死、回归清净的境界。6. 【灭度】:灭烦恼,度苦海,到达彼岸。与“圆寂”类似。7. 【不住】:不执著。8. 【布施】:把自己的所得之物,无条件无企图的分享给别人。
9. 【法】:凡保持各自的本质特性或规律的事物。10. 【须陀洹】:是“入流”、“预流”的意思,是佛教中最初的修行位阶,需断除三界中的见惑。11. 【斯陀含】:意思是最多只会在天界与人间再往返一次,就能够在此后证得四果,注定完全解脱。是佛教中第二阶段的成果。12. 【阿那含】:第三果,意为“不再来”。
得证的人将不再有五欲烦恼。13. 【阿罗汉】:即得道者、圣者,是佛教中最高果清净,了脱生死。14. 【无诤三昧】:保持在无胜负心、不与他人争辩的禅定之中。15. 【乐阿兰那行者】:安于寂静的无诤心的修行者。16. 【燃灯佛】: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一,是过去佛的代表,主修过去。释迦牟尼佛主修今生,是现在佛;弥勒主修未来,是未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