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象牙的辩伪需要大量的接触真品,正所谓熟能生巧,看得多了,摸得多了,就能第一时间分辨出真伪。其实,辨识象牙的真伪相对简单,先看纹路,上述的仿品纹路与真品完全不一一样,没有见过真品的人容易上当,见过真品的人一一般不易受骗。萝卜丝纹的主要视觉特征是在横断面处有纵横交织的纹路,细而微密,我们又称之为“牙纹”,直线牙纹表现在象牙的表皮部分,是鉴定象牙真伪的最直观的依据之一。
如何才能鉴别象牙真伪?
你好谢谢邀请。象牙是一种比较高档的雕制材料,从先秦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象牙作为装饰品。发展到清代,象牙制作工艺水平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程度,并得到创新与完善,并且对民国以后直至今日的象牙雕刻艺术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成为我们研究牙雕工艺水平的一个标杆。象牙的主要产地是在东南亚地区与非洲的部分地区,在我国的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少量象牙出产,清代民国时期很少用云南象牙,我们现在所见清代民国时期的象牙雕件用的基本上都是外来的象牙。
总体来说,清代象牙制作大料较多,工艺精美,细节处理十分到位,而民国象牙制品则多为小件,细节处理较为粗糙,大件多见拼接,尤其是现代象牙制品更为多见。象牙的仿品在民初时就有,是用化学原料仿制的,以日本的仿品最为逼真。仿品经常做成仿象牙的图章,大概不是为了蒙骗消费者,而是为了维护部分用章职员的自尊心。这种仿制象牙也有牙纹,但多是直纹,没有纵横交错的“萝卜丝纹”。
萝卜丝纹的主要视觉特征是在横断面处有纵横交织的纹路,细而微密,我们又称之为“牙纹”,直线牙纹表现在象牙的表皮部分,是鉴定象牙真伪的最直观的依据之一。其实,辨识象牙的真伪相对简单,先看纹路,上述的仿品纹路与真品完全不一一样,没有见过真品的人容易上当,见过真品的人一一般不易受骗。同时,真品象牙的比重大于化学仿品,俗话说的“手头”不一样, 可以有所区别。
再有,象牙的真品具有一定的韧性,用刀雕刻手感不好,粘刀,牙屑起圈;化学仿品流传到现在,基本已经老化,质地发脆。当然,这种破环性鉴定只能对自己的藏品实施,千万不能在鉴定他人的象牙时用刀剔剜,以免造成笑话。总而言之,象牙的辩伪需要大量的接触真品,正所谓熟能生巧,看得多了,摸得多了,就能第一时间分辨出真伪。
《推背图》的预言真实存在吗?
《推背图》为中国古代一大奇书,网络上对《推背图》的讨论也是非常热烈的,正是因为《推背图》神秘,所以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传《推背图》为唐太宗时期的袁天罡和李淳风所著,之所以命名为《推背图》,是因为李淳风通过八卦占卜推算未来,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两千年之后,袁天罡从背后推了李一下,让他结束推算,回去好好休息,因而有了《推背图》之名。
《推背图》推算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国运,因为推算的正确性,据说唐代以后的许多帝王都把《推背图》作为经常阅读的书籍,《推背图》甚至一度被禁。实际上,从隋朝开始,统治者就已经禁止自西汉以来的谶讳之术的流传,《推背图》只是转换了一种形式,其实质仍然是一种谶语。《推背图》的内容是以图片加谶语的形式,《推背图》流传的版本也比较多,现在主流的版本是清代金圣叹批注的《推背图》,全书的60个画象按照天干地支的顺序排列,每象有一图,下面还配有箴言诗一首以作为注解。
每幅图像包括纪年、卦象、卦名、谶、颂等五个部分组成。每幅象之间的距离也不是固定的,有间隔几十年的,也有间隔数百年的,没有固定的顺序,通常认为太平盛世是没有图像的,但是遇到历史转折的重大事件或者衰世之时,都会有连续的图像出现。《推背图》最初的流行还与唐朝初期的政治斗争有很大关系,武则天称帝后,忠于李氏王朝的臣子们便开始利用各种途径来反对武则天,对《推背图》的利用就是其中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