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光源使用的恰当,适当使用光,顶光,底光,反射光,自然光,人造光等光源应适当使用,以便更好地反映主体物和整个画面的内容。光源使用不当视觉感受就会不舒服。第六,层次要明确。第七,颜色搭配要有一定的讲究,注意颜色的呼应。如果说我说的这些都没有做好,那这张作品相对上会没有一定的吸引力。谢谢指点与批评!。
如何点评和分析摄影作品?
如何点评和分析摄影作品?本人是摄影爱好者,我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怎样来欣赏点评摄影作品。1、主题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一定有明确的主题。主题就如我们写作文一样,要有内容、思想,如果没有一定的主题,那就是一堆文字而已,摄影作品如是,我们看图片时,首先要在第一印象中,看图片是否有明确的主题与内容。2、构图一幅作品映入人眼的第一在读内容就是构图,如果一件优秀的作品,那么它一定会有独特的构图,给人视觉上的与众不同。
点评欣赏也是如此。3、光影摄影就是用光的艺术,我们在观看或是点评作品时,也要看作品的用光艺术,优秀的作品,用光用影一定是它独特之处,用光表现主体的主题,为主题服务。4、焦点一般的作品,一定要有明确的焦点(特殊表象作品除外),失焦、虚焦等作品一定是失败的作品。在焦点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欣赏或是点评作品的焦外表现,焦外的恰当虚实也是表达主题目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你怎么看待摄影师这个职业?
对于摄影师,我的理解是这是一种职业名称。国家曾对摄影师的职业等级制定过相应的等级标准。目前这种职业认定已被取消。我认为,摄影师是指从事相机、感光片、光源和造型技艺的摄影工作的人,是能够熟练掌握运用摄影技能,并以此为生,提供影像拍摄服务的职业摄影人。它有别于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家,摄影爱好者是利用工作之余,以健康快乐生活为目的,享受其过程的人群;而摄影家是摄影作品的创作者,在摄影方面有一定的建树,并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如何客观地评价“中国式摄影”?
所谓的“中国式摄影”,是指很多普通爱好者拿着昂贵的器材,几十人甚至几百人扎堆在一起,日复一日地拍摄多年前大师们已经获得成功的作品。大部分都是风光和民俗人文题材。大可不必对“中国式摄影”有偏见,你要明白,“中国式摄影”的本质,其实与摄影艺术无关。中国的摄影爱好者,其本质是“旅游人群”。这些年,人民生活富足了,手头宽裕了,精神文明上有追求。
摄影作为爱好来说,既陶冶情操,又活动身体,还能开阔眼界,呼吸新鲜空气,还能拓展社交,结交新的朋友,确实要比打麻将健康多了。这本是一件好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摄影让大家找到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又可以尽可能地接近艺术。普通人不是艺术家,大众欣赏艺术的方式很简单直接,只要是美的,只要能获得瞬间的感动,就是艺术的具体体现。
相机作为消费电子产品,逐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国产手机厂商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巨大需求,纷纷以拍照作为突破点,推出的产品越来越强大。拍出好看的照片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突然变成了越来越简单的事情。消费者的需求,已经悄悄从“欣赏美丽的照片”,转变成“自己生产出美丽的照片”。旅游成本的降低,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去欣赏世界美丽的风景。
旅游与拍摄完美地找到了结合点,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了最佳的摄影平台。在这种大形势下,催生了很多“职业人文景观”,曾经誉为国内最美的各处风景,已经变成众所周知的外拍基地。一些当地人也专职成为了专业的摆拍模特。坝上、霞浦、漓江……我们看到成千上万的雷同的照片。每一个拍出合格照片的人都迫不及待地发到论坛、朋友圈,还要标注出地点。
仔细想想,这只不过是把过去与石碑、建筑、大树合影的到此一游照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到此一游而已。拍照的人获得了满足感、旅游链条挣了钱、厂商卖了设备、地方政府GDP得到增长,社会文化生活有所进步,又有什么不好呢?摄影是一种活动,活动可以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对于摄影职业工作者来说,摄影产生价值的是创意和照片的内涵;对于绝大部分业余爱好者来说,参与活动之中,就是最大的价值。
请教各位摄友,该如何看待摄影这门艺术,适不适合成为业余爱好?
回答了!先说一下摄影拼设备,爱好摄影的人都喜欢比较好的设备,但是好的设备价格也不菲,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好一点的设备,对一般摄影爱好者来说,没有必要去跟谁比设备高低,自己认为满意的设备就行了。对大部份人来说都是自己玩玩而已,快乐开心是主要目的,毫无必要去争个你输我赢。摄影不是哪个老年人的专利,虽然很多喜欢摄影的人对绘画书法不甚了解,这也不是成为阻止人们爱好摄影的借口,当然有一定的绘画和书法功底的人来说,对摄影确实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