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由于诗歌的沉闷寂寞,时代让个人情感有了新的更多的表达方式和更多的”忙“。人们把诗歌放进括号里,书柜里,某个可以点开的冰冷网址里。沉闷寂寞的东西,只有沉闷寂寞的命运。你所向往的热闹只在他处!四,诗意展示一种美好的东西。但诗是一种恶势力。将我与世界绑在一起,我是善的,但世界却是恶的,我是恶的,世界也是恶的。
三国美女甄宓被曹丕赐死后,在下葬时,曹丕为何还要将她"被发遮面、以糠塞口"?
甄宓之死,可以说是三国的一大悲剧。作为乱世之中,集美貌与才华、贤惠于一身的甄宓,最终死于自己丈夫魏文帝曹丕之手,这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当魏国建立,曹丕登基后,迟迟不立皇后其实就已经说明了甄宓的失宠。比起在曹丕登基前,或者说在曹丕还没有认识郭氏之前,曹丕和甄宓两人的恩爱,后来曹丕对于甄宓的态度可谓是天差地别,究其原因,最有可能便是曹丕对甄宓的过往有了芥蒂。
和自己父亲曹操不同的是,曹丕远远没有达到那种把二婚的女子爱到骨子里的境界。当年曹操父子攻占邺城,大致是先后跑到了袁府中,只能说曹丕先其父亲一步,提前找到了甄宓,然后向父亲提出了要娶甄宓的要求。这个时候,曹丕生怕父亲把甄宓抢走,于是在得到父亲同意后,曹丕与甄宓拜亲成为夫妻,甄宓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反抗很难说,但是不久,曹叡便出生了。
很难想象,后世那个冷血的魏文帝在新婚的这段时光中十分温柔,正如他所写的《燕歌行》: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和袁熙的婚姻中甄宓并没有生育,所以和曹丕的生活才真的更像是夫妻生活,甄宓也很快汇入了这个妻子的角色,做一个贤妻良母。甄宓在嫁人之前就已经是个很有想法的女子。
比起历史这块巨大的背景板,无数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大多都如行尸走肉一般,甄宓却是不同,自幼有着聪慧的头脑,有着一定的政治思维。她很喜欢学习。趁着自己的家世还算可以,甄宓作为女子能在东汉末年的社会中读着大量的知识,奠定了她比别人更加优越的精神和思想条件。对于甄宓,除了她是曹丕这一个身份比较著名外,她曾经倡议母亲“救死扶伤”一事也是三国之民间经典: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
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举家称善,即从后言。她本人肯定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思维的,唯独可惜的是,当时的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极深,即便有这样的政治才能,也只能用到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而倡议母亲救助穷人,既可以保全自己家人的财富,也可以获得好的名声,这种双赢的好建议,也算是甄宓的人生最大的一个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