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生活节奏很慢,喜欢在傍晚看着楼房的影子在夕阳的余晖中渐渐倾斜,这种心境也就在这样的城市中才会有。市区差不多只有十条公交线路,进城只要不超过三次就再也不会迷路,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城市的袖珍。不过这里环境不错,pm2.5指数低的基本不敢想,而且有山(敬亭山)有水(宛陵湖),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去郊游。
其实这也是一座挺有历史的城市,史称宣州,历史上定都金陵的王朝多把这里设为文化与政治重镇,现在看看,多有种今非昔比的惆怅。在这样的环境下比较可以让人安心,静心学习。学校其实是在短时间凭空建设起来的,硬件设施不够齐全确实是事实,比如实验室条件有欠缺,礼堂,图书馆没建好,且在龟速建设。学校目前有两栋奇大无比的教学楼,名字挺好听的,新安学堂,敬亭学堂,全校所有年级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在这里上课(不过话说这学校教室的号码好乱啊,有种是随手贴的即视感,各位感受一下)。
新校区的行政人员比较少,相比于其他的学校来说,这里的行政部门很少互相踢皮球,记得最后办退学手续时,前前后后跑遍了学校盖了12个章。当然还有就是一些通知会比较慢,对于校区的管理也有些后知后觉。不过这些都会随着校区的成熟而有改观。这里的学生素质还不错。同学们在学校建设不完善的大背景下,自己创造了不少课余活动,丰富了校区文化生活,与校区共同成长。
不过想吐槽一点就是:为什么这里的好多学生组织都是导员carry啊,在学生会没有自主性啊。。总的来说就是这是一所独特的学校,她有211工科大学的全部特点,而且因为坐拥优美环境,且作为新校区而更显独特。遗憾的是本人因为种种原因,中途离开学校,留学海外,每每回想起宣城读书时的好,总是充满感慨。创建于2015.3----------------------------2017.7更新:看到楼下有人提及校区的问题,想到回答也需要与时俱进,忍不住从我观察到的现状和与同学们的交流谈一谈。
诚如答主们所言,学校最近面临减招,硬件建设等一系列矛盾,确实处在命运转折的档口。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学校所面对的困境的一部分。不过作为体验类问题,我就不在此过多谈论,我个人相信这是校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减招行为是合工大对宣区扮演角色的调整而非其他。网上新闻很好找,各位看官都会有自己的判断。衷心祝愿宣区能先从动荡中走出,把专业设置和人心稳定下来,催生出校区特色与校园文化,与合肥本部求同存异,相互竞争,走向成熟。
在合肥干什么工作可以把月收入稳定在一万以上?
我是合肥本地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30年了,我最有资格回答。合肥作为安徽省会,四大科教之城,重点大学有科大,工大,安大,重点企业有讯飞,江淮,格力,美的,美菱等等,当然还有很多别的占有优势的企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但是合肥留不住人才,主要原因就是房价和收入悬殊太大,想在合肥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真心不容易。
合肥平均工资估计也就6000多吧,合肥的房价1到3万不等,拿着6000的工资,何时才能买得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就算你首付付的起,月供也能压的你喘不过来气。在合肥月收入1万以上其实真的不多,除非你是中高级技术人员,否则保持月入一万比登天还难。有的人可能会说销售,对,合肥太多电销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销售这个行业,没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别进入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