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 > 经验 > 衣服经验 > 古装如何化妆,古代美女如何化妆

古装如何化妆,古代美女如何化妆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7 08:26:01 编辑:服装搭配 手机版

除了上述常用的三种手法, 另外还有不少配饰妆的特技, 譬如: 花钿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

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额黄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

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唐朝牛僧孺在《幽怪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黄色的故事。

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

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有一句叫做“对镜贴花黄”,说的就是古代女子在深闺里梳妆打扮的场景。实际上,古代女子梳妆打扮不是直接对着梳妆台的,而是对着梳妆台上的镜架来臭美的。诺,镜架就是这个黄花梨镜架 香港 嘉木堂藏品 源于《紫禁城》我们再来看看繁复又精致的镜台,先看一下《牡丹亭还魂记》插图里的镜台折叠式镜台《牡丹亭还魂记》[惊梦] 源于《紫禁城》镜台是长这样的打开之后它是这样的黄花梨折叠式镜台 香港 嘉木堂藏品 源于《紫禁城》这么漂亮养眼的镜台放在梳妆台上,我想古代女子会梳妆打扮好久吧~~~~~该回答资料摘选自文藏头条号《明式家具|古代人的收纳箱》。


文章TAG:化妆古装美女古代古装如何化妆古代美女如何化妆

最近更新